小麦赤霉毒素危害可控可减
作者:李 渊 更新时间:2016-08-02 点击量:1388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江苏省农科院的科技人员研发了一套全程管控技术,可显著控制并减少小麦赤霉病造成的镰刀菌毒素危害。近日,江苏省农科院食检所联合姜堰区农委在姜堰举办小麦镰刀菌毒素风险评估及管控现场会。与会专家认为,该所研发的全程管控技术可显著降低和分解小麦因感染赤霉病产生的小麦镰刀菌毒素。


    据了解,小麦发生赤霉病后,小麦中会产生镰刀菌毒素,包括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不仅损害小麦品质,还危害人畜健康。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农业部标准制修订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江苏省农科院食检所所长史建荣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小麦镰刀菌毒素风险产生原因、产毒镰刀菌发生演变规律、快速高灵敏检测技术与预警办法,开拓了毒素管控关键技术,构建了从田间生产、收获储藏到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全链条小麦镰刀菌毒素管控体系,并与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害防控与农机专业公司等合作,建立了小麦镰刀菌毒素管控示范区。


    据史建荣介绍,该团队研发的镰刀菌毒素系列防控剂以杀菌剂、高效拮抗微生物以及多种毒素降解菌复合形成,与赤霉病防控农药混合喷施,不仅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而且对小麦灌浆后期镰刀菌毒素的滋生具有抑制和降解效果,与常规防治相比,小麦中镰刀菌毒素含量可降低40%~60%,具有显著的毒素防控效果。


    史建荣表示,小麦收获阶段采用联合收割机抢晴收获,并适当加大风扇风量,或收割后采用风选、扬净等措施,能有效去除新收获小麦中的病瘪粒,小麦镰刀菌毒素的含量可以降低30%~40%。新收获小麦水分含量普遍较高,通过快速烘干设备可以确保小麦含水量达到国家安全水分以下,减少收获储运过程中毒素再度滋生,也有助于在后期储藏过程中通过控温控湿等手段控制镰刀菌毒素的再次污染。


    目前,研究课题组还研制了毒素降解吸附制剂,对于用作饲料、毒素含量高的小麦或小麦产品,添加毒素降解吸附制剂,通过微生物降解和生物吸附,可以显著减轻饲料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危害。

 

农药快讯, 2016 (14): 45.

tag: 小麦赤霉病  镰刀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全程管控  食检所  史建荣  高效拮抗微生物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737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