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飞虱防治剂药效评价
更新时间:2016-08-16 点击量:1150

    稻飞虱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水稻“两迁害虫”之一,极易暴发成灾,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及在稻飞虱大发生情况下实施有效的应急防控技术措施,2015年7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仙游县游洋乡梧椿村开展了稻飞虱防治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与评价工作。

 

    试验地土质为壤土,试验田块稻飞虱常年中等或偏重发生。2015年6月2日,水稻人工移栽插秧。7月15日水稻分蘖末期(田间稻飞虱初孵低龄若虫始盛期),采用10种杀虫剂对水稻茎叶基部均匀喷雾施药1次,用水量为750 L/hm2。施药后稻田保持3~5 cm水层。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3、7、14 d调查稻飞虱残存数,每小区10点取样,每点调查2丛,计算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显示,在水稻分蘖末期喷雾施药1次,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叶色、株高、分蘖等生长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

 

    供试10种杀虫剂对稻飞虱均具有控制作用,但不同药剂处理的防效存在明显差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45 g a.i./h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150 g a.i./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1.25、18.75 g a.i./hm2总体防效偏低。20%异丙威乳油450、600 g a.i./hm2,50%敌敌畏乳油450、600 g a.i./hm2药后1~3 d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的防效为75.61%~80.78%),速效性较好;药后7~14 d防效明显下降,持效性较差(药后14 d的防效为68.73%~72.20%)。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30、60 g a.i./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75、112.5 g a.i./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60、90 g a.i./hm2,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75、120 g a.i./hm2,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75、120 g a.i./hm2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效果,持效性较好,药后14 d的防效为85.37%~94.16%。

 

    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防效不甚理想,这可能与这3种药剂已长期应用于稻飞虱防治生产实践中,稻飞虱对其产生抗药性有关。福建省稻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程度已达高抗或极高抗水平,对噻嗪酮、噻虫嗪也产生了中高水平抗性。因此,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不宜作为稻飞虱大暴发时应急防控药剂使用。异丙威、敌敌畏分别属于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快速击倒作用。这2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好,但持效性一般。因此,异丙威和敌敌畏可以在稻飞虱大发生或暴发成灾时作为应急防控药剂使用。将异丙威或敌敌畏与持效性较好的药剂配伍使用,既可以快速降低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又可以较长间内有效抑制稻飞虱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等5种药剂对稻飞虱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尤其是具有良好的持效性,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但在实际生产中需加强稻飞虱对这几种药剂的抗性监测,科学合理地轮换或混配使用,有效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顾林玲摘编自《现代农药》2016年第2期刘其全等撰写的文章“10种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与评价”;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原文)

 

农药快讯, 2016 (15): 54-55.

tag: 稻飞虱  防治剂  烯啶虫胺  吡蚜酮  呋虫胺  氟啶虫胺腈  噻虫胺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7477.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