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 更新时间:2016-09-29 点击量:1405

  稻粒黑粉病又名水稻黑穗病,常年来在杂交稻制种田危害较为严重,无论是夏制还是秋制田,均可发生稻粒黑粉病,尤以秋季制种田发病严重。一般病粒率为10%~15%,严重地块甚至高达25%~30%,影响杂交制种田的产量和质量。

 

  症状识别  稻粒黑粉病发生在谷粒上,病菌只为害米质部分,使米粒变成黑色粉末。根据其外部症状,在田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病谷颜色不变,内外颖合缝处开裂,伸长出白色舌状的米粒残留物,开裂部位粘附着散出的黑色粉末;二是谷粒颜色不变,内外颖微微开裂,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粘附在开裂部位;三是病粒变为暗绿色,不开裂,不饱满,呈青秕状,手捏有松软感,好似其内部已经腐烂,若用水浸泡病粒,则显黑色。极少数病谷仅局部被破坏,有的种胚尚完整,仍可能萌发。

 

  发生与危害  据观察,稻粒黑粉病主要在杂交稻区发生,尤以杂交稻制种田,特别是秋季制种田受害严重。其病原菌为真菌担子菌纲腥黑粉菌属,其厚粒孢子似球状,深棕褐色,表面有齿状突起,生命力很强,在贮存的杂交稻上可存活3年,对热的抵抗力也强,经55℃温水浸种10分钟,其病菌厚垣孢子仍有生命力。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和种子内外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当时(20℃以上),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正在开花灌浆的稻穗上萌发侵染,并在谷粒内繁殖,最后又形成厚垣孢子,使米粒变成黑粉。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氮肥用量、作物换茬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杂交制种田母本抽穗扬花期,如遇多雨高湿天气,有利于病菌侵入,尤其是在连续阴雨,温度达25~30℃时,最适于病菌孢子的萌动,较易感病。光照时间短,露水时间长的田块,病害较重。母本稻粒黑粉病病粒率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尤其是当制种田母本进入幼穗分化后,为调整父母本花期而对母本偏施氮肥时,引起稻株徒长和倒伏,更易诱发此病。由于该病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牲畜粪肥及种子上越冬,故多年连续制种田母本稻粒黑粉病发生严重。

 

  防治措施  ① 清除病粒。据调查,在流通的商品杂交稻种子或杂交制种的亲本种子中,一般有5%~10%的谷粒带有稻粒黑粉病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菌源,因此必须清除。可选择晴天晒种1~2天,或用风选、水选的方法除去病秕粒,留下健种。② 播种前把精选的稻种用清水预浸1~2天(以谷粒吸足水分而尚未露白冒芽为度),捞出稻种沥干水后放入40%福尔马林500倍液中浸泡48小时,再取出稻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以杀死粘附在健种表面的病菌孢子。③ 多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追肥时实行前促后控,在抽穗扬花期尽可能不追施氮肥,防止稻株徒长倒伏,以增强母本植株的抗性。④ 制种田中后期田间管水要干湿交替,适时晒田,控制田间湿度,以遏制病菌孢子萌发侵染危害。⑤ 不失时机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搞好杂交制种田花期的药剂防治,这是防治的重要一环。稻粒黑粉病在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均能侵入,开始灌浆时不能侵入。因此,应抓住破口至抽穗扬花期用药,重点在破口期用药。选用的有效药剂有: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粉锈宁)150克,或40%灭病威乳油15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50公斤,在破口始穗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药,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雾最好在下午4时后进行,以免影响授粉。另外,还可选用17.5%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60~70克,或者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毫升,对水35~40公斤,在破口前3~7天和始穗期各喷1次药,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农药快讯, 2016 (18): 58.

tag: 稻粒黑粉病  症状识别  防治措施  水稻黑穗病  杂交稻  腥黑粉菌  三唑酮  苯甲•丙环唑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767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