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种子实行药剂处理是小麦病虫害防控的重要一环。在我省(江苏)常发的小麦病虫害中,黑穗病、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以及地下害虫都可以通过种子处理得到有效控制。
“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种子处理的必要性更为明显。”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麦类病害研究专家陈怀谷研究员说。上述小麦病虫害发生具有一定区域性,其中全蚀病和地下害虫主要发生在淮北地区。同时,北部地区由于小麦播种相对较早,小麦冬前有较长的一段生长期,通常纹枯病会有一个小的发病高峰,白粉病在一些地区也会发生。对小麦进行种子处理,能减轻冬前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有助于压低越冬菌源,推迟及减轻开春气温回升后的发病。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今年我省局部地区小麦全蚀病发生较重,后期造成不同比例的白穗,引起了生产上的关注,该病发生后难以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种子处理。而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淮北旱作区、江淮北部和沿海部分地区已成为常发性害虫,去年秋播后部分重发田块小麦出现连片死苗、缺苗和断垄现象,田间虫源基数高、虫源田多,为今年秋播发生危害提供了充足的虫源。此外,黑穗病曾一度在我省小麦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近几年经过防治得到一定控制,但在沿江、苏南等局部田块仍有发病,导致小麦品质下降。
秋播期间生产上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防治黑穗病,可选用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克/升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等;防治全蚀病,可选用125克/升硅噻菌胺悬浮剂、30克/升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等;防治根腐病,可选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等;防治地下害虫,可选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对种传、土传病害与地下害虫混发区,可选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混配剂。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不少地区将常规喷雾使用的唑类杀菌剂用于小麦拌种,这样容易因药量难掌握、拌药不匀造成药害等问题,对小麦出苗不利,使用上述专用种衣剂有利于保证防效和对小麦的安全性。
农药快讯, 2016 (2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