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见病早需早用药
作者:于 丹 更新时间:2016-10-20 点击量:1443

  2015年、2016年小麦白粉病连续两年在我省(江苏)重发生,受害严重地区小麦功能叶提早枯死,不少田块白粉病菌扩展到穗部芒上,造成千粒重下降,产量不同程度受损。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麦类病害研究专家陈怀谷研究员提醒,近两年小麦白粉病发生期明显提早,改变了结合“一喷三防”可以兼治该病、对产量影响不大的局面,生产上在防治时需调整策略。

 

  记者了解到,今年仍是我省小麦白粉病的重发生年份,沿淮、淮北及沿海与沿江的部分地区发病严重,旱茬麦田发病重于稻茬麦田,局部地区最终发病程度重于大发生的2015年,病菌危害到穗部的田块比去年多。

 

  据陈怀谷介绍,近年来在小麦育种中,对抗白粉病重视程度有所减弱,多数品种感病,而且高密度大群体的栽培方式使得麦田郁蔽、湿度大,只要遇到适宜发病的天气条件,小麦白粉病就会严重发生。从今年的情况看,开春后我省气温总体偏高,雨水适宜,大多数小麦田在3月中下旬就查见白粉病,比常年提早10~15天,始发期与2015年相近,4月上旬气温快速回升,并出现多次过程性降雨,白粉病上升迅速。

 

  “药剂防治是当前防控小麦白粉病最重要的措施,在发病期偏早的情况下,需相应提早用药。”陈怀谷说。据了解,今年部分地区特别是种粮大户汲取了2015年的经验教训,对白粉病的防治意识增强,在3月下旬田间查见病情时就主动开展了药剂防治,防控效果好于去年。但是还有部分地区的不少农户没有对白粉病单独用药防治,仍依靠4月中下旬“一喷三防”兼治,在用药适期上迟了10~15天,影响了病害的防治效果。

 

  陈怀谷说,当前生产上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药种是三唑酮、丙环唑、氟环唑等唑类杀菌剂,部分地区出现防效下降的问题,很多农户改用了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作用位点单一,相比其他类型的药更容易产生抗药性,生产上应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案,混配和交替用药,限制使用剂量,延长该类药的使用寿命。

 

农药快讯, 2016 (20): 51.

tag: 小麦白粉病  一喷三防  醚菌酯  丙环唑  氟环唑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7816.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