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信息发布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一楼紫金厅隆重召开。会议围绕“农药减施增效、农业绿色发展”, 精心准备了多个专家报告,从农药管理、研发、应用、推广等角度对会议主题进行了全方面的诠释。来自国内农药研究、管理以及生产的学界、政界、企业界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本次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王凤乐处长主持。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王凤乐处长
中国绿色农药的6条创新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教授
我国耕地少、人口多、植物病虫害频发,农药是我国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但农药长期的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残留超标、病虫草产生抗性等问题。为此,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重要的发展方式,农药绿色发展以及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教授认为,我国农药生产企业虽多,但产业集中度低、生产技术落后、“三废”污染严重,此外,大多数企业创新能力弱,新农药创制及推广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对国外专利过期品种的争抢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农药用量减少以及国内农药面临的问题,都对高效、创新、绿色、安全的农药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宋教授长期从事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防控研究开发工作,对我国农药科技创新之路颇有研究。他说,我国农药研发已初步形成了农药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体系和方法。我国农药创制体系也由早先仿制为主,到今日自主创新体系形成,实现了农药创制品种自主开发,在中国农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宋教授重点介绍了新形势下我国农药的6条创新路径:① 从传统仿制体系走向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以企业为主,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协会等协同创新,实现农药自主产品的跨越;② 新农药创制要基于手性和天然产物等,以中间体衍生化为农药创新策略;③ 化学农药零增长计划需要调整中小企业结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避免恶性竞争;④ 开发推广省工、省力的高效农药及施用技术;⑤ 针对目前农药品种老旧及产品同质化问题,创制出市场需求大的急需品种,研发科学合理的全程防控方案;⑥ 改变防治策略,以“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化学防控为辅助”为现代植保理念。
农药管理政策新动向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刘绍仁处长
《农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正在等待审议,备受各方关注。新《农药管理条例》发布后,农药行业政策将有重大变化。大会上,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刘绍仁处长就农药管理政策新动向与参会人员作了分享,向行业传达了条例中最新的修订重点。
刘处长介绍说,此次修订主要涉及农药登记许可制度改革以及更加有力、明晰的农药市场监管和惩处手段。重点是理顺管理体制、取消临时登记、允许资料转让、开放委托生产、设立经营许可、建立药害鉴定、实施召回制度和明确禁业规定。
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① 理顺管理体制。核心是为了减少重复管理,明确监管主体,规定任何一个环节谁许可谁监管。同时,理清农药与危险化学品的关系。
② 强化登记安全管理。一是登记试验的许可范围缩小至新农药,其他改为备案管理。二是取消农药临时登记制度。三是强化政务公开。四是增加登记资料转让规定,新农药研制者可以转让已获得登记农药的登记资料和生产技术、工艺;生产企业放弃生产已获得登记的农药的,可以向具有相应生产能力的农药生产企业转让登记资料和生产技术、工艺;受让人依照规定程序申请农药登记。
③ 减少生产行为管理。做好登记与生产许可的衔接,减少生产许可管理范围,细化委托加工、分装管理。
④ 强化经营管理。设立农药经营许可制度、进货查验制度、经营购销台账制度、告知义务制度、废弃物回收处置制度、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
⑤ 突出使用指导。支持专业化使用、健全培训制度、实施农药减量行动、明确农药废弃物管理、建立农药药害事故报告与鉴定制度。
⑥ 完善监督管理。一是建立报告及召回制度;二是建立监测和再评价制度;三是扩大假劣农药范围,未获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按假农药论处,超过农药质量保证期的农药,按劣质农药论处;四是明确假劣农药的处置责任,生产、经营者承担处置费用,生产经营者不明确的,处置费用由地方政府承担。
⑦ 加大处罚力度。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处罚额不小于10万元;有证生产劣质农药的,处罚不低于5万元,生产假药的,吊销相应产品的农药登记证,责任企业关闭;无证经营农药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经营假农药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农药等,处罚不低于5万元,情节严重的,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禁业规定;被吊销农药登记证的,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5年内不再受理其农药登记申请。
主动入位共同推进农药供给侧改革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陈友权副司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农业相对于农产品消费者是供给侧,而相对于农药就是需求侧。需求侧改革了,供需错位,必然要求供给侧进行相应改革。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陈友权副司长在大会报告中,阐述了推进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他说,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合理利用为途径,以增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尽快实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市场占有率、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四提升。
陈副司长表示,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方位、全链条的调整,涉及理念更新、体制改革、机制完善和实践创新等方方面面,主要措施:① 要完善法规。为农药企业减负担、“去杠杆”,农药企业兼并重组、联合、合作,鼓励企业研发登记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生物农药、小宗作物用药。② 要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农药基础研究、产品创制、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扶持发展病虫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鼓励农民采用低毒生物农药,“一带一路”战略政策支持农药企业“走出去”。③ 要深化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帮助农药企业“去杠杆、降成本”。规划引导农药企业主动调结构、转方式,发挥优势,补齐短板。④ 示范带动。示范带动农药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的联合和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利多赢的联盟。组织农药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集成示范病虫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综合技术模式,开展新型营销服务,抢占市场。
最后,陈副司长希望大家要主动入位,充分发挥农药企业的主体作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共同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农药的"十二·五"成果和"十三·五"规划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李钟华秘书长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药产业布局更趋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也更趋合理,此外,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41个创制品种进入国内外市场,累计推广面积3亿亩以上,部分产品的销售额超过2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收入在10亿元以上。虽然成绩可观,但依然有诸多问题存在。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也尚需进一步调整;特殊污染物缺乏有效处理手段。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李钟华秘书长介绍说,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科学用药为出发点,按照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方案要求,在坚持推进农药产业、农药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强化环保意识等基本原则下,立足国内农药工业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国农药工业的“十三·五”规划。规划要求继续完成“十二·五”规划没有完成的任务,包括企业减少数、原药企业入园率、销售额100亿元以上企业数、销售额50亿元以上企业数以及前20家企业原药销售额占比等。另外,李秘书长强调,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是“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创制杀菌剂的1.0→5.0时代
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
从19世纪中叶Louis Pasteu提出病原学理论起,生物学的技术创新也拉开了帷幕。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首先回顾了创制杀菌剂的1.0→3.0时代。周教授认为,1.0→2.0时代,基于生物测定技术创制杀菌剂,主要杀菌剂有无机杀菌剂、有机重金属盐、取代苯、醌等,这个时代的杀菌剂一般只具有保护作用,用量大,每亩用量甚至达到几百克。3.0时代,基于化学生物学和靶标互作理论创制杀菌剂,代表品种包括抗生素、萎锈灵和苯菌灵等,这个时代的杀菌剂多具有内吸治疗活性,用量在25~50克/亩。
3.5→4.0时代,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实践,目前正处于此阶段。周教授以赤霉病为例,介绍了旨在降低致病力的防控技术研究,建立毒素抑制剂与杀菌剂协同防治赤霉病的新技术。该阶段的杀菌剂能够降低致病力,具有治疗作用,农药减量80%,用量在5~10克/亩。2013—2015年间,周教授带领研发团队,采用DON毒素抑制剂与杀菌剂协同技术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好,农药用量低,且DON毒素显著减少。
5.0时代,基于生物技术发展的技术创新前景,根据组学、基因编辑技术创新杀菌剂。5.0时代的杀菌剂特异性强、安全,用量极少,0.1~1克/亩的用量即可有效阻止病菌生长、发育、致病,还可以提高药敏性。
2017年农药需求量预减2%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郭永旺副处长
长期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一直精心汇总各省(市、区)植保站的相关信息,权威预测来年我国农药需求量。这也是我国农药企业及植保部门等一直期待,并密切关注的官方消息。
会议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郭永旺副处长不仅回顾了2016年我国农药市场情况,并预测2017年我国农药需求量将同比减少2%。
郭副处长说,2016年我国农药行业继续呈现“小年”特征。营收增幅下降,需求疲弱,多数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农药市场供大于求。主要原因:① 2016年病虫害整体中等发生,化学防治面积减少;② 由于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③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大中型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代替了老旧农药品种及传统植保机械,从而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此外,由于安全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上游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产品成交价格持续回落,农药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以及受国际国内2个市场需求不旺、高毒农药禁限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药行业整体上呈现价格低位运行的态势。从总体看,2016年农药仍徘徊在微利保本期。
郭副处长介绍道,为确保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2017年将重点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病虫害不出现大面积暴发的情况下,农药需求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根据全国31个省级植保系统初步预测统计分析,2017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商品量)预计为92万吨,同比减少2%左右。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的品种有(按降序排列):草甘膦、敌敌畏、乙草胺、硫酸铜、多菌灵、莠去津。与2016年相比,2017年需求在1万吨以上的农药品种将减少。
按产品类别划分,2017年,杀虫剂预计需求37.28万吨,同比减少6.3%;杀螨剂需求量2.83万吨,与上年持平;杀菌剂需求量19.22万吨,同比增长1.45%;除草剂需求量30.0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量1.45万吨,同比减少19.44%。
好收成的绿色农业路
江苏好收成韦恩国内贸易部营销总监张涌
目前,食品安全提升到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用药的要求在向绿色、安全、低残留的方向发展。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大力推进企业发展转型,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积极开发生产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剂型、新产品。
目前,好收成的产品涵盖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功能性肥料、生物土壤调节等。未来将逐步建立以土壤生物调理、种业、生物肥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农业科技服务、定制绿色农产品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各方面组成的农业产业生产服务体系,为广大绿色农作物的种植者提供解决方案。
据好收成国内贸易部营销总监张涌介绍,公司重视研究与开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与浙江大学、常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研发合作关系。同时,公司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发展,销售渠道国外拓展到了南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区,国内除了青海和西藏,基本全覆盖。
张总表示,公司在现有草甘膦、草铵膦等产品基础上,将继续深入推广甜菜宁、甜菜安、乙氧呋草黄等新配方、新剂型的甜菜田除草剂。在未来的1~3年内,除草剂方面将增加苯嗪草酮、异噁唑草酮、环磺酮、精草铵膦、氨唑草酮、双氟磺草胺、五氟磺草胺等复配制剂,杀菌剂方面将推出申嗪霉素与吡唑醚菌酯、氟嘧菌酯、噻呋酰胺等其他有效成分的复配制剂,同时,增加杀软体动物剂、杀虫剂、杀螨剂等新配方和新剂型产品。好收成将继续以高效、环保、安全为核心,走绿色农业之路,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清原四大专利除草剂即将上市
青岛清原抗性杂草防治有限公司庄润青总经理
截至2016年11月,已有66个国家、90种作物田、251种杂草(146种阔叶杂草和105种禾本科杂草)的476个生物型对26个已知除草剂作用位点中的23个,共计161种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青岛清原抗性杂草防治有限公司立于2009年,在成立之初便精准定位了“抗性杂草防治”的企业发展方向,专注于除草剂产品和除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2016年,清原公司重磅推出了4个专利除草剂——苯唑氟草酮、双唑草酮、环吡氟草酮和三唑磺草酮。
据清原公司庄润青总经理介绍,目前这4个专利除草剂正在办理登记事项,不久将上市。这些产品将能有效解决杂草的抗药性问题,实现农药的减量控害。
苯唑氟草酮,定位玉米田,属于HPPD抑制剂,2016年5月3日获得国家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命名。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优异的玉米安全性和后茬灵活性以及宽泛的杀草谱,可有效防除稗草、马唐、绿色狗尾草、虎尾草、金色狗尾草、止血马唐、野黍、野糜子、狗牙根等杂草。
三唑磺草酮,定位水稻田,2016年5月3日获得国家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命名。三唑磺草酮为全新HPPD抑制剂,至今HPPD除草剂尚未在水稻苗后应用,也尚未有稗草报道对该类作用机制的除草剂产生抗性。清原公司将采集到的上万份疑似多抗性稗草进行了检测,试验显示,三唑磺草酮对上述多抗性稗草表现出极高的防效。未来稗草仍是水稻田头号难题,三唑磺草酮将成为稻田多抗性稗草的终结者,同时,该产品对稻田千金子及部分阔叶草也有很好防效。
双唑草酮和环吡氟草酮,定位均为小麦田,也都属于HPPD抑制剂,分别于2015年11月19日和12月17日获得国家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命名。双唑草酮具有超高安全性和复配灵活性,是小麦田多抗性阔叶杂草的克星,而环吡氟草酮是小麦田多抗性禾本科杂草的克星,尤其是抗性日本看麦娘。这2个产品是国内首次将HPPD抑制剂类的新化合物引入到小麦田抗性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治上,完美解决了ALS和ACCase抑制剂的抗性和多抗性问题,尤其是环吡氟草酮,这个化合物是全球首次将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引入到小麦田防治抗性禾本科杂草,也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登陆欧美市场的中国专利除草剂。
农药快讯, 2016 (23):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