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经销商咨询我,想了解明年或未来的一些农资方向,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我不是学算命的。但有一点一定是对的,就是每年植保会或多或少能代表一些方向,你可以去逛逛。好,废话不多说,聊聊2016年的一些事。
热度第一位:飞防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反正今年飞机造了不少也飞了不少。据报无锡汉和近日走出国门了,2016年,尤其是大疆和极飞在植保口的发力,彻底引爆了行业。大疆,消费级无人机最牛逼的公司到植保市场抢蛋糕,足见这块市场的诱惑力。同时,大疆和极飞又把最先进的技术带给了行业,无疑使植保无人机行业换代升级。
点评:飞防为什么热?
首先,是国内粮食价格低迷,农民的用工成本在综合投入成本上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需要省工经济的快速方式来替换劳动力,无人机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其次,今年农药竞争无疑是价格战红海,未来想在产品端做出溢价,借助新型药械无疑是首选,无人机很好地扮演了这一角色,仔细梳理,看看多少农药公司成立飞防公司或事业部,你就明白。
热度第二位:特肥
特种肥,一个流传在国外进口肥公司的概念,在今年被引爆。尤其是《农资与市场》杂志6月召开的以高端进口肥技术为内容点的论坛,彻底把这个概念灌响行业。同时,经过会议梳理后发现,大批特肥外资企业悄悄进入中国布局市场。2014意大利启腾落户;2015比奥齐姆、荷兰易普润正式落户;2016瓦拉格罗正式落户……总之,狼来了,相信不久,还有很多公司进入中国,掘金这个市场。
这个品类为什么会热?
中国粮食过剩,在经济周期低迷之下,未来优质打败过剩一定成为常态。现在不是需要增产而是提质,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做到这点?无疑是特肥了。看看全国的经销商趋势,也不难发现,专业做特肥经销的创业者越来越多。
热度第三位:粮价与农产品滞销
无聊的时候我对微信自媒体文章做了一个梳理,今年只要公众号刊发有和粮价相关的文章,访问量都要比同期其他文章高2~3倍。对于农户来说,粮食的收益越来越低;对于农资人来说,增产不增收成了尴尬现实。而今年上半年,通过各种媒体曝光的农产品滞销事件不在少数,没有计划种植,哪个赚钱跟风哪个。未来,这一局面何时能够改观?至少能够预见2017没有太大惊喜。
与粮价相反,今年有些作物价格又给人惊喜,柑橘、猕猴桃、葡萄、苹果等,虽然与高峰期价格无法相提并论,但总体收益还是高于传统作物种植。我们可以预知,未来当地政府引导农户进行种植转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今年广西、陕西等地,政府拿出大笔资金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拓展销路无疑说明这一点。这也预示着,未来在杀菌剂领域、特肥领域充满诸多机会。
热度第四位:价格战
从拜耳草铵膦降价开始,被行业人士认为是百草枯有效替代品的草铵膦刚上场就充满火药味。电商平台农一网以草铵膦为爆品,让国内很多企业猝不及防。当然,草铵膦只是价格战的一个缩影,很多品类产品都参与其中。翻翻企业的三季报不难发现,很多企业要么销售额利润同时下滑;要么销售额赶超同期,但利润一落千丈。
点评:
2017年,节本增效,保证质量做价值是摆在农资企业面前的重任。价格战最终没有赢家,未来想走得更好,赚钱还是首要目标。
热度第五位:并购与高管跳槽
杜邦与陶氏的合并在去年已经敲定,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等待最后敲定,拜耳收购孟山都可以宣告做实(11月16日,作为660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孟山都的融资的一部分,德国化工企业拜耳发行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老美的强势,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农化巨头基本无望,但欧洲的瑞士先正达或有机会。
与并购相对于的还有今年高管跳槽,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都有高管调动,当然还有一些公司的裁员,今年对于国内企业也是机会,有大把人才可捡,就看文化是否适应。曾经有人给国内企业老总一个建议,计划引进外企的人才,一定看他是否有操作过非专利产品的经验,因为外企有着品牌背景、专利背景、团队协作背景等优势存在,一旦进入民营企业很可能水土不服,尤其靠专利产品上位的高管更容易出现此种情况。
热度第六位:农资电商
今年对于农资电商来说,实在太安静,安静得一场像样的行业会议就没有。不过,这对于真正想干农资电商的企业来说是件好事,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下步战略。对于田田圈,今年是调整的一年;对于农一网,今年是踏实做事的一年。还有很多农资电商或农业技术板块的发声很少了,这也印证了互联网的竞争方式,强者恒强,赢家通吃。可能农资电商,一旦寡头形成,第2名第3名看不见也属正常,因为不需要这么多平台存在。
当然,欣喜的事,我们看到中迅旗下的小农人继续发力,农一网今年同比扭亏业绩翻番,外来资本打造的新农宝、大丰收不断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电商路漫漫,唯有点赞。
热度第七位:冬储提前
农药行业最早的招商会议始于9月20日,紧接着在10月份各种招商会冬储会遍地开花,行情不好,先占住位置,先把经销商的钱要过来再说。最近,煤炭、天然气、钢铁等产品价格上涨了,农药化肥产品原材料跟着上涨,对于经销商来说,是很苦恼的。前不久,接到几个电话,问最近肥料价格上涨,要不要冬储?开春之后,价格会不会下跌?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决定产品价格不仅是原材料,还有运输、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只能建议,做基本冬储不要贪多,或者与厂家签订附属条款,如果遇到价格波动较大情况可做补贴;或者要赚稳定收益,不冬储风险最小,明年涨了就贵点卖,跌了就便宜卖。目前,国内产能是过剩的,但需要平衡发货是否及时的问题。因为冬储,化肥厂商之间的博弈尤为严重,替换经销商或者大经销商自行贴牌成为常态。
11月、12月还有一大波招商会来临,在此小编只能建议,量力而行。
农药快讯, 2016 (23):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