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成功开发了一批高效安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纳米农药新剂型,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纳米农药制剂可显著增强药效、延长持效期、提高生物利用度、杜绝有害溶剂与助剂,从而大幅度节约施药剂量,降低农产品残留和环境污染。
提质增效,节量减排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药产业体系,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增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但农药大多数为难溶性化合物,通常必须添加载体、溶剂、助剂等进行剂型加工,才能对水稀释后喷洒使用。”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曾章华说,利用纳米技术将农药粒子从传统的5微米降低至100纳米,农药的功效会得到充分发挥。
一方面,发挥纳米载药粒子的小尺寸与大比表面效应,增大作物叶面和有害生物表面的黏附性与覆盖率,进一步通过纳米载体的表面基团修饰,增加农药液滴的叶面亲和能力,克服疏水性叶面的农药沉积障碍,减少叶面农药脱落,提高生物利用度。另一方面,利用纳米材料负载农药粒子,拟合作物防治需求曲线,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减少农药施用次数,从而避免农药滥用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除了通过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之外,通过纳米化提高难溶性农药粒子的分散性和溶出速率,还可以大大减少农药制剂成分中的有机溶剂使用量,从而减少有害溶剂与助剂流入环境造成污染。
重源头创新助推"双减行动"
“由于目前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将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于农业时,必须重视相应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引导农业纳米技术健康发展。”曾章华说。减少有机溶剂和助剂的用量,或选择环境降解性好、成本低的有机溶剂和助剂,是完善纳米农药的一个途径。
2015年,农业部制定出台了《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有效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特别是产地环境的安全”。其中“两减”就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汪学军表示,后期将积极支持农业纳米科技研发,加速发展高效、安全的新型绿色农业化学品,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中的化学品残留,推动绿色农产品生产,提高食品安全性。
就目前状况而言,曾章华认为,应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农业应用机理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面向市场需求,探索合理的产学研模式,加速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是推进纳米农业技术研究的有效途径。 (农业科技报)
农药快讯, 2017 (1):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