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两天,各工厂经过连续的内部价格会议以后,年后起手式已经基本摆好,可以进行分析了。
从对报价看,工厂的报价差距范围巨大,最低报24,000~24,500元/吨,最高至27,000元/吨。从对外FOB报价看,价格从3.30~3.35美元到3.90~4.0美元,落差更大。如此巨大的落差,几乎开草甘膦市场历史未有之奇观。也反映出工厂在评估市场趋势时出现巨大分歧。
从工厂报价态度看,工厂总体分为三派,强硬派,报价在26,000元/吨以上,不肯妥协;务实派,报价则维持24,000~24,500元/吨;以及骑墙派,不报价,先看看风向再说。从工厂分布来看,强硬派以西部工厂为主,务实派以东部工厂以及小厂为主。但是即使强硬派,也已经没有了推涨的锐气,能守住目前的价格就不错了。
要强硬,就必须有强硬的论述,要妥协,也要有妥协的论述,观察各自的理由,也很有意思,主张强硬的工厂,理由有如下几项:
(1)从季节周期观察,1~3月,需求由淡转旺,因此只要坚持,必然可以逼国外客户就范。需求就在那鳖住,到时候必然投降。
(2)3月份,中央环保督察组必然进入四川,四川的草甘膦工厂必然全停,届时不光20万吨的草甘膦产能全停,而且15万吨的双甘膦也全停,引起连锁反应,产生类似于去年年底甘氨酸市场类似的效果。
(3)近两天还有人推测,3月初北京开两会,雾霾一来,河北的甘氨酸工厂也全停。甘氨酸价格也扭转,草甘膦市场再起风暴。
妥协务实派则显然看到了如下事实,采取了比较务实的价格策略:
(1)甘氨酸的暴跌,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甘氨酸的严重过剩,使得甘氨酸工厂在对草甘膦工厂的谈判中节节败退,价格从年初的13,000元/吨,昨天听说的最低价已经到了9,500元/吨。草甘膦守价而甘氨酸暴跌,草甘膦的利润空间迅速拉大,以最高报价27,000元/吨计算,草甘膦工厂的利润至少已经达到6,000~7,000元/吨。暴利的吸引下,必然导致开工率迅速攀高,已经开工的开到最大产能,休眠产能则积极寻求开工。而且近期跌价的可不仅仅是甘氨酸,其它各种原材料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从目前的消息面看,至少有4家平时不开工的产能蠢蠢欲动。
(2)终端市场不乐观。不管是美国、巴西、阿根廷,还是欧洲、澳洲,普遍存在价格倒挂现象。即进口商以目前的国内价格买入,他们在终端市场失去竞争力。国外一片冷清。国内价格高于国外孟山都的价格,这是不争的事实。假设国外需求一定,至少有一部分需求必然转向孟山都,如果孟山都配合不卖,则会造成终端紧张,从而逼进口商转而接受中国的价格,形成终端一片红火的态势。市场观察的结果,恰恰相反。就是说,客户在终端得到了满足。旺季没旺。
(3)强硬派关于环保的理由过于理想化。3月以后环保督察组假如进入四川,而四川工厂全停的前提,是目前的四川工厂在肆无忌惮地污染环境。督察组一来,当然全停。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呢?不知道。不过按照常识推想,应该不致于。草甘膦产业在2013年以后,经过多次环保风暴,软件硬件方面应对环保督察经验颇丰。实际影响的时间和强度必然大大小于预期。至于北京3月雾霾的推测,则有点异想天开了。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查查历史就知道,雾霾倒是有,比冬季少多了,沙尘暴倒是可能性比较大。
(4)工厂的库存。要准确评估工厂的库存,无疑是件难事。但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当价格要涨的时候,工厂往往1月份,订单就接到3月份,2月份,订单就接到4月份。从市场观察来看,很显然不是这个状态。不然就不会有务实派出现了。
从市场博弈的角度看,工厂的这个起手式摆出去后,必然受到买方的大规模反击。买方唯一的战术就是等,穷尽各种手段等,拖延下单时间,熬到最后一秒。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关系到重大的利益分配。双方争夺的标的,如果以工厂目前希望的27,000元/吨,与买方希望的21,000元/吨相比,乘上每个月产出5万吨,每个月涉及的利益达到3亿元人民币。标的如此之大,很难想象会不遇到强烈的抵抗。
工厂要能够扛住买方的压力,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工厂之间达成攻守同盟。要达成攻守同盟,攻守同盟的内容包括:① 达成减产协议,统一将目前的产能降低30%~40%。② 资金丰沛的工厂,帮助资金紧张的工厂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
(2)封堵住休眠产能加入。
以上两点,实现的可能性为零。强硬派的工厂不可能不知道。明知不可守而守,摆出目前的局来。固然有枣没枣,先捅几杆子再说的意义,但是隐隐约约的,似乎更有一丝阴谋的味道……暗度陈仓?
农药快讯, 2017 (4):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