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在安徽省农委举行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农委副主任朱永东强调指出:“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全省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500万亩次,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小麦赤霉病是安徽省麦区重大流行性病害,一旦发生流行,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不失时机抓好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于3月27日印发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明白纸”。“明白纸”中清晰阐述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提出了在小麦开始见花时,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持效性较好且对白粉病、锈病有兼治作用的农药,苏研“氰烯·戊唑醇”(商品名“劲兴”)为首选防治药剂,其他药剂还包括:戊唑·咪鲜胺、丙环·福美双、丙硫·戊唑醇、咪鲜·甲硫灵、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戊唑·百菌清、井冈·蜡芽菌、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灵、咪锰·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氰烯菌酯、60%多·酮和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对水喷雾防治。
安徽省对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并首度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主持,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农村版等省内媒体及中央驻皖部分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会上,朱永东副主任通报了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情况;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牛运生,省植保总站站长、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秋云,以及安徽农业大学丁克坚教授等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朱永东副主任介绍,小麦赤霉病是安徽省麦区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部分年份有秆腐危害。近年来,受气候和栽培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安徽省发生范围和程度有逐年扩大与加重的趋势。在2012—2016年的5年中,全省小麦赤霉病有3年大发生,大发生频率极高。小麦赤霉病发生范围从常发区的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北扩到淮北主产麦区,发生范围已覆盖全省。
安徽省植保总站近期预测,今年田间赤霉病菌源量大,加上气象预报4月份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程度高,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全省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500万亩次,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朱永东从4个方面通报了安徽省赤霉病防控工作准备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部署。3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传电报,就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3月中旬,省农委专程向方春明副省长汇报了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省农委及时召开了小麦赤霉病防控专题会议,研判发生趋势,安排部署工作;成立了省农委小麦赤霉病防控指挥部,强化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
二是认真谋划,及早准备。小麦播种前,省农委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在全国率先实行小麦赤霉病全程防控;省农委制定印发了《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对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小麦主产区植保技术人员分别开展了赤霉病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培训;省植保总站筛选推荐了2017年小麦赤霉病防治农药品种,制定印发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明白纸》。
三是强化监测,及时预警。为准确掌握小麦赤霉病趋势,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省植保总站先后组织省、市、县三级会商,及时发布了小麦赤霉病长期和中期趋势预报,并联合省农气中心在安徽卫视天气预报栏目发布预警信息。
四是强化责任,搞好服务。省政府办公厅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为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省农委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对农技人员包村包片进行安排。同时,省农委把赤霉病防控纳入粮食生产延伸绩效管理内容,层层传导防控压力,落实赤霉病防控属地责任。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战役即将打响。省农委将认真落实省政府部署精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力争把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此,他们要强化监测预警,强化示范带动,强化宣传发动,强化宣传发动,强化统防统治。
朱永东在回答农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① 近年来,安徽省小麦赤霉病持续重发,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生,不仅导致产量大幅下降,而且影响品质,影响销售。小麦赤霉病虽然只是农业生产诸多影响因子之一,但其危害性极高,不仅影响夺取小麦丰收和保障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②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据植保部门预测,由于田间菌源量大,气象预报4月份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的态势,加上今年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防控形势尤为严峻。③ 前几年,小麦主产区各地通过实施“一喷三防”项目,统一采购防治药剂发放给农户,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今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生产投入资金进行动态调整,取消了“一喷三防”补助项目,防治药剂不再统一采购发放,而主产区农民有等药防治的思想,这无疑给小麦赤霉病防控组织工作带来巨大压力。鉴于此,我们召开这次新闻发布会,主要目的是,一是让全社会对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营造小麦赤霉病防控的浓厚氛围。二是借助媒体广泛宣传发动,把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
丁克坚教授是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控的权威专家,他在回答安徽农村广播记者提问时说,小麦赤霉病可控可防,但不可治。这是因为,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这种真菌菌丝会在小麦扬花颖壳张开时,由颖壳内壁入侵。小麦齐穗扬花期多数不显症。但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一旦温湿度条件适宜,灌浆期病菌就会迅速发展,引起麦穗腐烂枯死。因为病菌前期已经侵入麦穗内部,后期看见病害发生时,再开展防治,防治效果极差,甚至没有效果。
关于小麦赤霉病的影响,丁教授认为至少包括3个方面:一是影响产量。中等流行年可使小麦减产5%~15%,大流行年可使小麦减产30%~60%,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危害性非常大。二是影响品质。感病籽粒病菌可产生多种毒素,人、畜误食病粒后会引起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三是影响收入。国家小麦质量标准GB1351—1999中规定,小麦中赤霉病病粒的最大允许含量为4%。如不及时预防小麦赤霉病,一旦病粒率超过4%,粮食部门严禁收购入库,从而影响小麦收购和农民收入增加。
今年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项目取消,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压力加大。牛运生在回答安徽日报记者提问时说,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项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补助加大物质支持,调动农民防病积极性;二是通过物资层层发放,其实也是一个宣传发动的过程。虽然今年“一喷三防”补助项目取消,但安徽省仍将主要通过3个渠道对农业生产进行资金支持。一是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8,000万元,已下拨到县。二是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2.6亿元,也已下拨到县。三是病虫害统防统治资金,省农委正在积极争取,将在近期下拨到县。这三块资金,由项目县统筹切块安排,支持小麦赤霉病防控。此外,他们还将通过粮食生产绩效管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加大对小麦赤霉病防控的投入。
牛运生提醒农民朋友要及早备好对路农药,确保适期预防。他说,我们要加大今年政策调整的宣传,以防一些农民因不了解情况,还在等待统一采购发放药剂,导致错失防治最佳时期。 (综 合)
农药快讯, 2017 (8):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