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安徽省麦产区连年重发,危害严重,威胁巨大。今年,针对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的态势,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副省长方春明分别作出指示和批示,对小麦赤霉病防控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办公厅及时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各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据安徽省植保总站调查,全省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平均为2.2%,其中淮北地区0.7%,分别比上年下降5.4和1.7个百分点;小麦赤霉病病粒率平均为0.3%,其中淮北地区0.1%,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0.7个百分点,全省防治赤霉病累计挽回小麦产量损失145万吨,亩均挽回产量损失40公斤,为全省小麦增产提质提供了坚实支撑。
针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中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取消等新情况,省农委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有效推动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一是更加注重全程防控。去年秋种前,省农委印发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从品种选用和深翻整地抓起,将赤霉病防控从秋种抓起并贯彻小麦生产全过程,在全国率先实施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防控。据统计,全省赤霉病防治面积6,279万亩次,比上年减少21万亩次;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面积570.4万亩,比上年减少1,299.6万亩。二是更加注重宣传发动。4月初,省农委组织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强化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和政策宣传。防控期间,组织媒体记者深入小麦赤霉病防控一线调查采访,营造防控氛围。在安徽卫视《天气预报》栏目发布病情预警和防控技术滚动字幕,及时将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与防控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三是更加注重技术到位。省农委成立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指挥部,组织专家组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服务,推荐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等对赤霉病防效好且对条锈病和白粉病有兼治作用的复配制剂。全面落实“见花打药、两次预防”的防治策略,积极协调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省平均每亩防治1.76次,防治效果普遍达到85%以上。四是更加注重资金投入。4月底,省农委会同省财政厅紧急下拨小麦病虫疫情生产救灾补助资金3,800万元,支持主产区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对省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项目资金、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向进一步明确,为各地统筹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开辟了渠道。据统计,今年各地统筹安排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共1.11亿元。五是更加注重部门协作。省农委与省气象密切合作,及时会商和预测赤霉病发生趋势,为科学防控提供决策依据。与省财政厅加强沟通,及时下拨生产救灾资金。与安徽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安徽日报》社和中安在线等省内主流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与安农大、省农科院等加强联合,组织专家深入生产一线指导,提供技术服务。
农药快讯, 2017 (1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