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测,丙硫菌唑在国内市场容量过5亿美元,但因为存在对人体的风险隐患,企业申请的近百个证,在农业部至今没有一个获批准。
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发现并开发生产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是全球十大杀菌剂之一,近两年销售位居前三名。2015年11月,丙硫菌唑的欧洲、美国的专利相继到期,有人预测,预计将为国内带来超过5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国内丙硫菌唑未启先热
但截止目前,尚未有任何产品登记获审批
两年时间内,国内丙硫菌唑开发的原药厂家并不多,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1,000吨/年的97%丙硫菌唑原药合成项目在2016年获得批准立项,相关制剂也在登记中。
海利尔集团也预计投资1.82亿元建设2,000吨/年丙硫菌唑原药及多功能生产车间项目,实现农药原药和制剂的一体化。
不难看出,目前在开展丙硫菌唑原药生产的企业均以上市企业为主,项目投资费用也是亿元以上水平。
另据悉,目前国内已有84个丙硫菌唑产品获得田间试验批准,申请登记的也有99个证。但产品登记热潮背后,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拜耳自己都没有在国内登记该产品,农业部至今也没有批准任何一个转正!
农业部从安全角度出发
禁止登记是因为对人体有潜在风险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的主要原因在于危害人体健康。坊间也“谣传”丙硫菌唑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潜在的危害,常规的“喷雾”容易导致女性不孕不育,所以,不管是危言耸听还是事实,丙硫菌唑成为人们眼中的“危险品”,避而远之。
那么,丙硫菌唑为什么能在国外广泛应用呢?因为在美国、德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大农场比较多,机械化操作普遍。另外国外打药有证书,施药人员有专业的防护服和安全装置,丙硫菌唑对人体危害的风险基本是可以控制的。
但在国内,散户较多,施药设备也不太先进,多为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曾有科研人员对丙硫菌唑风险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在背负式手动喷雾场景下使用,施药量按0.2 kg a.i./hm2计,目标作物为小麦等中等高度作物时,在缺少丙硫菌唑转化为脱硫丙硫菌唑转化率的情况下,按丙硫菌唑全部转化为脱硫丙硫菌唑评估,对施用人员的健康风险为不可接受。与此同时,国内大多农民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打药过程中防护和安全装置做不到位,打药风险比较大。
更重要的是,丙硫菌唑土壤表面光解试验和水中光解试验的主要代谢物是脱硫丙硫菌唑,具有致畸性。使用过程中,丙硫菌唑药液在暴露表面干燥后,会转化生成一定量的脱硫丙硫菌唑,在处理过的种子、喷雾后的作物表面、施药设备、衣服、暴露的人体表面等都会发生转化。
鉴于以上原因,农业部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对丙硫菌唑登记暂时不予批准。
诚然,风险在农药登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的农药产品因为存在一些风险被限用和禁止不在少数。丙硫菌唑在国内登记受阻不能说明这不是一款好的产品,只能说明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各个国家和区域,由于受国情的限制,丙硫菌唑在中国只能被拒之门外。
我国农药管理部门以及准备在我国开发、生产丙硫菌唑的企业在关注丙硫菌唑的风险,开展深入研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可将其引入。
农药快讯, 2017 (17):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