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随着百草枯水剂在国内禁止使用,非选择性除草剂出现一块大“蛋糕”。面对这样一块大“蛋糕”的诱惑,各个制剂厂家早就跃跃欲试,登记报证、抢占市场。可是非选择性除草剂还有其他产品,为什么草铵膦可以突出重围成为热点产品?
本文首先将草铵膦做个基本介绍,然后从3个层面分析草铵膦近1年火爆的原因。草铵膦是1种具有部分内吸作用的高效、非选择性有机磷类灭生性除草剂,是一种谷氨酰胺合成抑制剂,其具备L-和D-两种对映异构体,但是只有L-构型具有除草活性。
1 与同类产品相比,效果更佳
2016年7月1日,百草枯水剂在国内全面禁止使用;草甘膦的毒性在国际上不断受到各种质疑,至今风波不断,甚至难以平息,另外就是草甘膦由于使用年限比较长,导致其单剂抗性非常高,抗性杂草不断被发现;联吡啶类除草剂敌草快虽然速效性较好,但是杀草谱有限、持效期较短、用户认可度低等问题制约其发展。
相比以上几个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毒性低,较为安全,在土壤中易于降解, 对作物安全,漂移小,除草谱广,活性高,用量少, 环境压力小,杀草迅速,能防除或快速杀死马唐、 黑麦草等 100 种以上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的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可用水作基剂(溶剂),使用安全方便。草铵膦由于其药效只在子叶内传导,不转移到别处,对已出土的植物不会通过根部而起作用, 因此其药害较小,而且经草铵膦处理过的土壤,随后播种各类植物,其生长也不会受影响。
2 转基因作物,未来市场可期
草铵膦作为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研究、推广中处于第2位的除草剂,目前已经扩大推广应用到油菜、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上。虽然,抗草铵膦作物没有抗草甘膦作物应用面积大,随着国外企业不断有抗草铵膦作物研究成功,加上抗草甘膦杂草的不断出现,国外终端客户对于草铵膦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升,未来草铵膦市场将会不断扩大,使得国内企业出口形势向好。但国内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尚未放开,这对于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是一个限制因素。
3 工艺复杂,"三废"量大,环保趋紧
草铵膦的技术工艺要求极高,国内普遍采用的生产工艺路线为3种:施塔克路线、格式-斯特雷克路线和酮酸路线。这3条路线普遍存在,工序多、工艺过程冗长、效率低下、设备投资高、收率低导致的分离困难和“三废”量大难处理。正是由于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使得该产品不会像其他产品那样出现“井喷式”的增量,实际产能的释放还需要看国内各家企业的开车情况。
草铵膦在2016年初的高位,伴随整个原药市场的跌跌不休,草铵膦也在不断创造新低。但随着国内环保政策不断收紧,草铵膦出现供应紧张,货紧价扬,甚至一度出现一货难求的局面。随着厂家备货季节结束、生产用药季节也接近尾声,草铵膦目前以稳定为主。
综合上述原因,草铵膦成为各家企业在百草枯退市后留下的巨大市场空间中抢占市场份额、树立企业品牌的有力抓手,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草铵膦火热背后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国外企业在非选择性除草剂上持续发力,研发新产品带来的冲击;各个企业产能是否能够得到真正释放或者什么时候真正释放出产能;转基因是否真正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推动。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将影响,甚至决定草铵膦未来走势。
农药快讯, 2017 (17):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