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威胁我省夏粮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流行性病害,暴发性强、危害损失重。近年来的防控实践表明,从秋播着手,统筹运用抗耐病品种、健身栽培、化学防治等有效措施,贯彻绿色防控理念,是提高病害防控效果,降低危害损失、筑牢来年夏粮丰收基础的重要保障。
1 充分认识实施赤霉病绿色防控的意义
传统的赤霉病防治方法主要是依赖化学防治,不仅农药用量大,而且防治效果不稳定。近年来的示范表明,推进赤霉病绿色防控,不仅可以提高病害防治效果,还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保障小麦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一是现阶段控害保产的科学选择。赤霉病不仅会导致小麦严重减产,而且造成小麦品质下降、种植效益下降。面对病害流行风险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在当前小麦品种抗性难有根本性突破、高效防治药种可选择性小的情况下,充分用好已有抗性品种,积极推进健康栽培,协同应用高效药剂的绿色防控技术,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程管控,是现阶段控制赤霉病流行危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的科学选择。
二是推进农药减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耕作栽培方式调整、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我省流行频率高,防控压力大。面对病害流行威胁,如果仅仅依赖化学防治,不仅农药使用量大,而且防治成本高、农残超标风险大。从秋播开始,从抗耐病品种应用着手,到健身栽培等配套措施应用,既可增强小麦抗逆能力,减轻流行风险,还可减轻防治压力,从而减少农药使用,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有效落实。
三是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举措。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着力改变大水大肥大药的粗放经营方式,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明确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传统的防治方法,不仅工作被动,而且效果不理想,措施也不可持续。因此,积极转变防治策略,立足绿色防控、科学防治,优化防治方法,是植保工作贯彻绿色发展要求的积极举措。
2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努力提升防控效果
从近年国内外赤霉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和防控实践来看,转变过度依赖化学防治的做法,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危害损失。各地要牢固树立绿色防控理念,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努力提高防控水平。
一是强化秋播种植结构调整。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轮作休耕政策实施,积极调整优化秋播种植结构,尤其是苏南、沿江赤霉病流行风险高的地区,要积极推进轮作休耕,秋播压缩小麦种植,分年度、分区域改种油菜、蚕豆、绿肥等其他作物;或者实行间隙休耕,即一年种植小麦一年休耕,培植地力,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既利于降低赤霉病流行风险,又有利于保证水稻稳产高产。
二是大力推广抗耐病良种。近年研究表明,在相同发病程度和防治条件下,感病品种的受害程度、毒素产生水平、药剂防治效果均差于抗耐病品种。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种植、具有较强抗耐病性的优质良种,加快提升小麦主栽品种的整体抗病性水平。淮南麦区要尽可能种植扬麦、宁麦、镇麦系列等中抗及抗性较好的品种,沿淮及淮北种植具有较好耐病性的品种,压缩和控制高感品种,杜绝跨区和盲目引种北方感病品种;强化区域内品种种植的一致性,每个县可明确2~3个主推品种以及几个搭配品种,解决品种“多乱杂”以及生育期不整齐的现象,提高小麦生育期的整齐度,既可降低病害流行风险,还便于田间管理和防治指导。
三是积极推进健身栽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对还田秸秆实施深埋作业或者无害化处理,减少菌源基数。引导群众尤其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户适期播种、适量用种,尤其是稻茬麦地区要做到水稻适期收割,小麦适期播种;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控制群体数量,杜绝贪大求多;平衡施肥,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增强抗病能力,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田间小气候。有条件地区引导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定单式生产,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效益。
四是进一步优化化学防治策略。加强赤霉病的预测预报,提高测报的准确率和防治的针对性。在防治策略上,坚持“立足预防、主动出击”的策略,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在药剂选择上,综合考虑对赤霉病和毒素控制效果优的高效药种,进一步调优赤霉病防治药剂,加大氰烯菌酯、戊唑醇等高效对路药剂的推广力度,控制抗性多菌灵和多·酮的使用,做到适期防治、交替用药,提高药剂防治效果。在防治方式上,大力推广自走式高效喷杆喷雾机、静电喷雾器等施药器械,用足药量和水量,保证防治效果。
3 强化宣传引导,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当前,秋播工作即将大面积展开,各地要围绕赤霉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强化宣传引导、落实防控责任、加强服务指导,保障防控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一要强化宣传引导。赤霉病绿色防控涉及小麦品种运筹、栽培管理、化学防治等多个方面,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网络和明白纸”等平台进行宣传,转变传统做法,引导农民主动选种抗病良种、适期适量播种,最大限度地降低来年病害流行风险。2018年小麦穗期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要广泛运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时段宣传普及防治技术,提高防治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要立足现有农业生产和病虫防治补助政策,做好宣传引导,统筹用好来年各类项目资金,切实加大对赤霉病防治的投入。
二要落实防控责任。各地要把赤霉病防治作为保障来年夏粮稳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落实防控属地责任;要围绕赤霉病全程防治关键环节、重点措施,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落实防控责任,明确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要对赤霉病防控措施和控害效果进行逐层评估,提出绩效评价意见,作为年度工作考评依据之一,以引起基层政府部门的重视。
三要强化服务指导。从秋播开始,要广泛开展农技人员、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参加的赤霉病防控技术培训或专题讲座,指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应用赤霉病绿色防控技术。在赤霉病防控关键时期,要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要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千方百计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防治效果。
农药快讯, 2017 (22): 5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