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 更新时间:2018-02-13 点击量:1171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在很多地方已成为春季麦田的主要病害,致使小麦产量损失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小麦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管理上没有及时跟上,在大量菌源存在的情况下,呈现发病时间早、来势猛的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对春后小麦纹枯病防治,应引起高度重视。

 

  发生特点  小麦纹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在土中越夏、越冬。小麦播种开始侵染,一般于小麦拔节后开始明显发病,并不断侵染和再侵染,一般春季温暖潮湿有利于发病。小麦纹枯病病程可分为几个时期:一是冬前始病期。麦苗2叶期见病,主要发生在基部叶鞘上。播种后多雨年份,冬前田间病株率一般5%左右,早播田可达15%~20%。二是越冬静止期。随着气温下降10℃以下,病情发展缓慢或停止。三是横向扩展期。春季随着气温回升,田间病株增加,这时雨水越多病害越重。四是病害侵茎期。3月中下旬至4月初,麦株拔节后病害侵染茎秆,形成花杆。五是枯白穗表现期。重病株烂茎,于4月底5月初出现枯白穗,特别是雨后骤晴并持续一段高温干热天气,枯孕穗和枯白穗表现更快。秋冬温暖,春季多雨潮湿天气有利于发病;春季多倒春寒、冻害重,病害重;氮肥用量大,病害重;播种早、用种量大,冬前生长量大,侵染早,冬后发病重;草害重,病害重;地势低洼,病害重。

 

  危害症状  小麦受纹枯病侵染后,在各生育期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茎烂杆、枯株白穗等症状,其症状主要出现在叶鞘和茎秆上。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发展危害茎部,重者常见早期死亡,小麦后期出现枯株白穗。在小麦3~4叶期开始表现明显症状,拔节前后,纹枯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鞘和茎秆,症状明显表现出来。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联合成云纹状,中间淡黄色,周围有明显的棕褐色环线,病斑可沿叶鞘向上部扩展,直至剑叶,形成黄褐色花杆。病株中下部叶鞘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菌丝,缠结成团,最后可以形成大量散生的、近球形的褐色颗粒即菌核。茎秆受害易造成病株倒伏,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重病株基部1、2节变黑甚至腐烂。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随着植株基部节间伸长与病菌扩展,病情指数猛增,这时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扩大,分蘖枯死,病情指数升级,成为小麦纹枯病侵染发病的另1个高峰期。

 

  防治措施  ① 掌握合理播期。切忌播种过早,防止冬前旺长;精量播种,做到匀播,促进壮苗越冬。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机条播技术,以减轻病害发生。严格掌握合理的播种量,实践表明,一般播种量大,小麦后期群体容易过大,如遇到多雨年份,田间湿度大,极有利于田间纹枯病大发生。② 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能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增强其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是促进小麦稳健生长,提高抗病性的有效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带有病残体的粪肥,必须通过高温腐熟后才能施用,防止将大量菌源带入田间,成为有效侵染病源。③ 合理管水。进入春季后,加强肥水管理,做好沟系配套,排灌通畅,下雨后能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持麦田土壤干爽。小麦返青后,早浇、轻浇返青水,不要大水漫灌,以避免植株间长期湿度过大。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排水要及时,对控制田间纹枯病有很好的作用。春季寒潮来时要看天浇水,尽量减轻低温寒害的影响。④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仍是一项防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一定要抓紧抓好。以往在开展小麦纹枯病防治时,反映用药防治效果差,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用药处理种子不彻底,生产上远远没有达到种子不包衣(不药剂处理)不下地的要求。二是春季防治迟。生产上往往是忽视前期防治,后期错过防治适期。晚茬小麦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小麦出苗后病菌即侵染幼苗,形成侵染高峰,但危害不明显,生产上容易忽视防治。次年小麦返青生长,病菌逐步侵染繁殖,生产上普遍的防治时间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时间偏晚。此时纹枯病扩展很快,加之小麦株型较大,浪费药液,防治效果大受影响。三是药液普遍不足。药液不能充分浸湿小麦基部茎叶,大大降低防治效果。农民施药基本都是背负压杆式手动喷雾器,一般每亩喷药液30~40公斤,根本达不到大药液量喷雾的要求,而且药液多喷在上中部叶片上,达不到作用部位,因而影响药效。进入春季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开展用药防治时应该注意的是:一是选准药剂。在早春小麦返青拔节期,病菌开始进入茎秆之前、病株率达到10%时,喷第1次药。可以每亩用16%井冈霉素可溶粉剂50~6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300~400毫升,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250~300毫升,或25%丙环唑乳油30~40毫升,或10%己唑醇悬浮剂15~20毫升,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30毫升喷雾。二是加大药液量。选准对口药剂后,配制时要求每亩用足水量60~75公斤喷雾,药液要喷到小麦茎基部及根部土壤中。防治时间推迟的更应加大药液量,要求每亩用药液75~100公斤,重病田隔10~15天再防治1次。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有利于药液扩散,流到麦株基部,提高防治效果。 

 

农药快讯, 2018 (3): 54.

tag: 小麦纹枯病  井冈•蜡芽菌  丙环唑  己唑醇  苯甲•丙环唑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9980.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