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水稻病虫在湖南呈多发、重发、频发的态势,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的一个重大因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为及时、科学、有效地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控,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功能,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2015年4月30日发布)。
全省农作物病虫害趋势会商会专家预测2015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呈整体偏重发生态势,重于2014年。其中纹枯病、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胡麻叶斑病、大螟、稻蓟马等次要水稻病虫害及突发性稻蝗、粘虫在部分地方有加重危害的趋势。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在长沙、衡阳、益阳等地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全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预计达3.43亿亩次,其中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分别达9,500万亩次、7,400万亩次、5,500万亩次、6,000万亩、630万亩和720万亩。
总体目标: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600万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1,000万亩;防治整体效果达到85%以上,单个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因防治挽回稻谷产量损失600万吨以上。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个百分点,杜绝违禁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下稻田,不出现稻谷农残超标事件。
防治任务:全省水稻病虫防治面积预计在4.6亿亩次,其中二化螟和大螟6,600万亩次,稻飞虱15,000万亩次(含“治虱防矮”面积),稻纵卷叶螟8,000万亩次,纹枯病9,000万亩次,稻瘟病1,600万亩次,稻曲病1,200万亩次,其它病虫害4,600万亩次。
采取“突出重点、分区治理、联防联控”的科学防控策略。全省各类型稻田以“三虫两病”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为重点防治对象。对早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湘西怀化、沿湘西北武陵山区至湘西南雪峰山区及湘东、湘中部分地区为重点区域;8、9月份,适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各地及时抓好中稻和晚稻稻曲病预防;稻瘟病以山丘区、老病区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的地区为重点,但在8月份适温多雨天气条件下,全省一季晚稻和双晚种植区域一定要做好穗颈瘟的预防措施。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控制危害中晚稻,怀化、永州、郴州、邵阳、衡阳南部等地区为重点防控区域,其它地区为一般区域。
各地依照湖南省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湘农业办质〔2014〕20号文件),选择适合本地的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加强推广应用。在科学合理用药技术上需遵循以下原则:一要按照新修订的《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学用药推介品种名录》,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从推介品种中选择适合本地的高效、环保药剂,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二要普及种子的浸种与拌种技术,强化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尤其是提高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防效果。注重芸苔素内酯等优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科学施用。三要注重施药技术,提高药剂防治效果。应避开高温和强光照时段施药。四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1 保护利用天敌。推广保蛛治虫、稻鸭共生等生物防治和田埂种豆、种芝麻等生态调控配套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天敌在前期的控虫作用。
2 灯光诱杀技术。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控制面积为30~40亩,天黑开灯、凌晨1点关灯。
3 药剂防治策略。防治早稻飞虱要在水稻孕穗前发挥天敌自然控制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孕穗抽穗期虫量达到每百丛1,000头时,争取一次用药防治过关。中、晚稻飞虱提倡全生育期确保两次用药,发生量较大情况下合理安排第三次用药:第一次安排在分蘖期,当飞虱虫量达到百丛500头时施药;第二次安排在孕穗末期,用长持效期药剂“压前控后”,即“压四控五”防治措施;需安排第三次防治的,在穗期当百丛虫量常规稻为1,000头,杂交稻1,500头,用速效药剂防治。
药剂选择:要避免使用复配制剂,尤其不要使用噻嗪酮、吡虫啉的低含量复配制剂。早稻飞虱防治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醚菊酯。中晚稻第一次选用噻嗪酮,成虫量大时用噻虫嗪;第二次选用呋虫胺、哌虫啶、吡蚜酮,虫量较大的情况下若使用吡蚜酮、呋虫胺要混用烯啶虫胺;第三次用吡蚜酮与速效药剂如烯啶虫胺、速灭威、敌敌畏等混用,缺水情况下应选用敌敌畏或速灭威拌毒土撒施,鉴于毒死蜱农药残留期较长,各地不要用毒死蜱拌毒土撒施。
推荐用量:呋虫胺、哌虫啶、噻嗪酮、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每亩次施用有效成分分别为
化学药剂防治主要做好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的防治,注重保护功能叶片。大发生情况下,提倡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分蘖及圆秆拔节期每百丛有50个束尖,穗期亩平有幼虫10,000条以上,均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田。防治药剂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阿维·氟酰胺、四氯虫酰胺、高含量的甲维盐与阿维菌素。
水稻分蘖期与穗期治螟并重,注重抓好螟虫危害“桥梁田”和越冬代螟虫防治,压低基数,控制螟害率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1 推广深水灭蛹、早稻稻草及时处理等耕作栽培治螟措施。
2 推广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技术。灯光诱杀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控制面积30~40亩。性诱剂诱杀每亩放置一个诱捕器,从始蛾期开始放置至盛末期收回,每代换一次诱芯。
3 推行保蛛治虫、田埂种豆(芝麻)或香根草等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技术。
4 药剂防治。坚持按防治指标适时用药。防治分蘖期二化螟,当枯鞘株率达3%时用药;防治穗期二化螟,如上代亩平残留虫量500条以上,当代卵孵盛期与水稻破口期相吻合时(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在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应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芽孢杆菌(Bt)等药剂,主害代防治要争取大面积一次用药防治过关,没有过关的要及时做好后续防治。
1 非化防措施。加强水、肥管理,适当浅水栽培,水稻生长期间注意晒田,使稻田泥浆硬化,抑制稻水象甲幼虫危害。水稻收割后,稻草实行灭虫处理,铲除稻田周边杂草。育秧时可使用2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阻隔越冬代成虫迁入危害。在拔秧移栽时,清洗秧根,降低秧苗上携带稻水象甲幼虫的数量。
2 化学防治措施。重点防治越冬代成虫。主要在秧苗期和移栽后针对成虫防治。防治药剂推荐使用丁硫克百威、醚菊酯、氯虫·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一代幼虫,主要在水稻分蘖期后针对幼虫防治,毒土撒施,防治药剂推荐使用氯虫·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等。在拔秧移栽时,可采取药剂浸秧,将秧苗放入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药液中浸泡30分钟后移栽。发生期与第一代二化螟吻合的,二者同时防治一次过关。
1 推行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应注意避免种植本地区近几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品种。
(2)推广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
(3)适当加大播种量,合理密植,或预留备用苗,以备水稻分蘖期田间发病时“掰蘖补苗”之需。
2 加强监测
一是做好传毒介体白背飞虱发生量、带毒率的监测。按照病虫测报的要求,怀化的洪江、永州的东安、邵阳的武冈认真监测白背飞虱消长动态,从5月上旬至6月底这段时间每7天从田间随机采集白背飞虱虫样(每次样品数不少于50头,用少许酒精浸泡),寄至湖南农大11教学楼植物保护学院检测带毒率,联系人
3 化学防治技术
怀化、永州、郴州、邵阳、衡阳南部地区,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点防控区域,需按照下述几步做好预防措施。
(1)拌种技术。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60%吡虫啉种衣悬浮剂有效成分
(2)“治虱防矮、虫病共治”的集成技术。主要技术路线是拌种+送稼药+本田初期施药(移栽后7~10天)。要合理选用农药,送稼药可采用吡虫啉或噻嗪酮与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病毒抑制剂(如毒氟磷、香菇多糖、超敏蛋白等)现配混用,本田初期用吡蚜酮、吡虫啉或烯啶虫胺与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病毒抑制剂等药剂,特大发生情况下适当前移面上中晚稻飞虱防治时间。
4 适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一是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二是对大田分蘖期发病株,及时直接踩入泥中,然后从健丛中掰蘖补苗,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三是对发病特别严重的丘块,建议及时翻耕改种。
常德、益阳、岳阳、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一般防治区域,原则上中晚稻先采用拌种处理技术,后续视全省重点区域早中稻发病情况和白背飞虱发生发展动态而决定是否采取上述的综合防治技术。
1 强化农业防治措施。要种植对稻瘟病、稻曲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不得应用推广对稻瘟病、稻曲病严重感病的品种。加强肥水管理,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实行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实行种子清毒技术,通过咪鲜胺、强氯精浸种,预防稻瘟病等病害。
2 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品种布局、地理环境、天气变化、抗性和水稻生育期,及时做好稻瘟病、稻曲病病害动态和流行趋势分析,发布病害流行预报和警报,及时指导防治。
3 适时选用对口药剂防治
纹枯病:第一次在水稻分蘖末期封行时优选高含量井·蜡芽或井冈霉素防治,第二次防治时期为病丛率在20%~30%时,选用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己唑醇、苯甲·嘧菌酯、嘧菌酯等药剂防治。
稻瘟病: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实施药剂防治,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穗瘟。晚稻破口抽穗期间如遇适温多雨天气,迅速采取措施预防穗颈瘟。药剂选用嘧菌酯、枯草芽孢杆菌、己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高含量三环唑等。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不要使用敌瘟灵等抗性较强的药剂。
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末期开展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5~7天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选择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持效期长、杀菌谱广、安全、低毒的杀菌剂防治。
防治穗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提倡一次用药同时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