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苗病从水稻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一般以分蘖期发生最多。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染源,其次是病稻草。播种带菌种子或用病稻草做覆盖物,稻种萌发后病菌从芽鞘侵入引起发病。虽然恶苗病病菌能引起再侵染,但病菌主要在前期即水稻芽鞘期侵入,以后在田间病菌侵染健康稻苗的可能性很小。在播种前用药处理种子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
咪鲜胺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常用药,该药在我省(江苏)用于水稻种子处理的时间已超过10年,部分地区的恶苗病病菌对该药的抗性增强,防效逐渐下降。据相关部门监测,部分地区恶苗病病菌对咪鲜胺产生抗药性的菌株频率高达50%~85%。这些地区防治水稻恶苗病要及时调整药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咯菌腈、戊唑醇、乙蒜素、噁霉灵等药拌种或浸种。
据有关资料,在水稻秧苗1~2叶期,用乙蒜素等药与叶面肥喷雾,每5~7天一次,连喷2次,能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水稻播前没有用药浸种,到水稻出苗后再用咪鲜胺喷雾,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差。防治水稻恶苗病,最好在播种前选用合适药剂处理稻种,以提高防效。注意确保种子处理的药液浓度,不能盲目加大或降低浓度。浸种时间保证在48~60小时,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浸匀浸透,浸种时药液要淹没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