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齐穗至灌浆乳熟期,华南、江南、长江中游晚稻处于分蘖期,长江下游和江淮单季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田间病虫发生发展速度快。其中稻飞虱短翅型成虫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晚稻区增长速度快,局部虫量高,重发威胁大;稻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晚稻区虫卵量较高,呈加重发生态势;稻瘟病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扩展速度快,江苏局部较重,后期重发风险高。
一、迁飞性害虫
稻飞虱在华南、江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累计发生面积1.88亿亩次,与上年同期持平。8月份以来,西南东部、华南西北部和江南西部监测到单灯单日千头以上稻飞虱诱虫峰,各地诱虫总量接近上年同期,其中华南、江南稻区灯下褐飞虱比例上升至50%~80%,同比偏高10个百分点。华南、江南、西南中稻田稻飞虱虫量经防控后得到有效控制,百丛虫量一般300~700头,江南南部虫量较高,百丛虫量1,500~2,500头,福建尤溪,江西宁都、大余、芦溪等地局部漏防田块2万~8万头。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稻飞虱持续上升,田间虫量高于上年同期,百丛虫量一般100~400头,湖南中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虫量偏高,百丛虫量500~1,200头,安徽含山、寿县等沿江、沿淮局部稻区高达2,000~2,300头。短翅型成虫数量继续上升,华南、西南、江南中稻百丛虫量一般5~20头,湖南西部、江西南部高的20~40头,江西大余局部高达400头。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晚稻短翅型成虫数量一般百丛1~5头,浙江西南部、上海南部、江苏南部、沿江及丘陵局部较高,百丛虫量10~25头,浙江桐庐、江苏高淳观测圃虫量超百头,后期重发威胁较大。
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累计发生面积1.34亿亩次,同比减少6.7%。8月中旬,长江下游稻区监测到稻纵卷叶螟单灯单日百头以上诱虫峰,虫量高于上年同期。据各地调查监测,华南、江南和西南中稻田间蛾量和幼虫量明显减少,亩蛾量一般50~400头,高的700~1,000头;亩幼虫量一般1,000~5,000头,高的8,000~10,000头,湖南醴陵、广西田林等地局部防效差的田块超2万头。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晚稻田间蛾量和幼虫量上升较快,亩蛾量一般100~500头,高的800~1,400头,湖北黄石、浙江上虞等地超过3,000头,高于上年同期;亩幼虫量一般500~2,000头,湖北东南部、江苏沿太湖及沿江地区虫量较高,达5,000~10,000头,湖南溆浦、邵东、浏阳,江苏丹阳,上海金山等地局部田块超过1.5万头。经有效防控,各地卷叶危害大部控制在5%以下,广西田林局部未防田块高达31.6%。但田间卵量较高,亩卵量一般5,000~10,000粒,浙江北部、上海南部、江苏沿太湖局部地区较高,为2万~4万粒,浙江上虞高达11万粒,后期呈加重发生态势。
二、流行性病害
稻瘟病在华南、西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稻区累计发生面积2,799万亩次,其中稻叶瘟累计发生面积2,355万亩,同比减少27.2%,穗颈瘟累计发生面积444万亩,同比减少8.1%。当前,江南、长江中游中稻和东北稻区穗颈瘟陆续显症,病穗率一般低于2%,辽宁东部、湖北西部和北部较高,病穗率5%~15%,湖北红安局部田块高达68.5%。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病叶率一般2%~6%,江苏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部分感病品种超60%,江西安福最高达83%。
三、常发性病虫
二化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累计发生面积1.29亿亩次,同比减少16%。当前,二化螟在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陆续进入三代为害高峰期,长江下游稻区进入二代孵化高峰期,田间亩幼虫量一般300~1,000头,略高于上年同期,江苏沿江地区局部严重田块5,000~13,000头。经有效防控,中稻田枯心率一般控制在2%以内,湖北随州局部漏防田块高达18.8%;晚稻田枯鞘株率一般控制在3%以内,江苏沿江局部8月上旬出现连片枯心塘。
纹枯病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全国累计发生面积1.73亿亩次,同比减少10.3%。当前,华南、江南中稻区纹枯病发生基本稳定,病丛率一般10%~45%,高的60%~80%。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晚稻区纹枯病处于水平流行盛期,周环比增加70%~90%,病丛率一般7%~20%,长江中下游稻区较高,病丛率20%~50%,江苏里下河、丘陵及淮北局部未防田高达90%。
四、未来发生趋势分析
据中国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华南、江南东部及东北等地降雨偏多2~7成,利于水稻病虫的发生发展;另外,受第15号台风“天鹅”影响,23~25日我国东部海域自南向北将先后出现较大风雨天气,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单季晚稻“两迁”害虫和穗颈瘟的扩展蔓延。各地务必高度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