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草甘膦主流报价至1.75万~1.80万元/吨,主流成交至1.70万元/吨,比上周报价中枢高200元/吨,主流成交价格上扬了300元/吨,FOB价格至2,630~2,660美元/吨,200升装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报价至9,100~9,200元/千升,港口FOB至1,400~1,450美元/千升;200升装62%草甘膦水剂报价至11,000元/吨,港口FOB至1,700美元/吨左右。25公斤装75.7%颗粒剂主流价格至17,000元/吨,同比5月中旬,上述品种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草甘膦市场上涨,看似僵土开化。草甘膦现货和草甘膦资本二级市场的上涨,业内认为和上周主流供应商在上海就当前市场展开磋商有关。从市场表现上看,有如下几点:第一,从上周后半周开始,主流供应商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第二,从资本面看,截止23日收盘,草甘膦概念股大涨,平均涨幅为2.33%,江山股份涨幅10.03%;扬农化工涨幅9.99%,新安化工涨幅7.12%,兴发集团涨幅5.84%。第三,WHO和FAO召开联合会议认为,草甘膦“不大可能致癌”,给当前乏善可陈的市场带来一点“微风”。回顾整个事件的过程,2015年4月,WHO决议认为,孟山都农达(Roundup)除草剂中所含草甘膦成分“可能致癌”,美国孟山都认为,此事是“受议程驱动的团体”推动了草甘膦虚假报告的产生,时隔13个月,WHO与FAO联合认为草甘膦“不大可能致癌”。而在这13个月中,中国草甘膦市场价格整体下挫,从2.05万元/吨下跌0.35万元/吨至1.7万元/吨,跌幅17%,呈现近5年低点。不仅如此,整个草甘膦产业链陷入困局。在这13个月中,与草甘膦相类似的草铵膦,则频传“扩产喜报”,价格从32万元/吨下跌13.5万元/吨,跌幅57.81%,无独有偶,作为草铵膦之父的拜耳正在考虑出价400亿美元收购草甘膦之父孟山都。笔者认为,从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并购重组看,草甘膦目前正值成熟期,而草铵膦则属于成长期。草甘膦短期内仍将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宗农药品种之一,而草铵膦在中国和美国拜耳产能扩产之后,市场将进入稳定。第四,就采购季节看,目前市场进入淡季,考虑到目前价格已经处于近5年来新低,并且工厂开工走低,不排除贸易商采购囤积,间接拉升价格的可能。
对此轮上调业内持谨慎态度,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从目前市场反馈看,草甘膦供应减少,减少的原因是因为企业限产保价;但是从大的行业背景看,目前草甘膦销售正处于淡季,市场询单不多。第二,从历史看,2013年草甘膦市场也在淡季价格出现了上调,而当时的背景是浙江两大草甘膦企业偷排污水,环保部针对草甘膦(双甘膦)开展专项治理;市场上对中央部委首次针对农药单一品种开展整理没有经历过,不知道结果会有几何严重,而企业偷排也是《环保法》出台后的首个草甘膦大案,市场有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出现。价格出现淡季上调。而反观今天,部委的治理,成为“无果之花”;草甘膦第一大案,以抓捕相关负责人承担刑事责任,两家罚款总计不超过8,000万而划上句号,被历史封存。那么,今天,在没有行业专项治理,没有巨头企业退出市场的条件下,草甘膦涨价的推动力何在呢?第三,市场整合力度看,排名前三的企业,总产能41万吨,市场总产能约70万吨,考虑到国外装置开工正常,预计市场仍有一定过剩产能存在。如果没有整合到位,价格一旦上调,市场供应量会迅速恢复正常,价格很可能会再次探底;而在价格一次次探底过程中,贱卖的不仅是中国的黄磷资源,还有我们的碧水蓝天。
笔者预计,短期内草甘膦价格依旧以稳定为主,“行业自律”、“限产保价”、“抱团求暖”仍旧是行业的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