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期间,业外两位友人私下@我,两人发来的微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农民已经挣不到钱了!!!种一亩小麦,产量800斤,现在收购价格0.85元,卖了得到680元,二铵尿素245元,秸秆翻地打地110元,种子农药130元,收割机每亩90元,680-245-110-130-90=105元,一切人工费用还不算,就算我们种上50亩才赚5,250元,还不如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不要赞,只求转发。”没有转发,有点心酸,我的天哪,朋友所言与事实相符吗?恰巧就有朋友紧接着发来的最新文章——《麦子收上来了,却卖不掉》,端午不再浓情,粽夏没再飘香,念几句一起听听吧,无限伤情要与人人说。
“今年47岁的高桂法说,他在荣炳南庄(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作者注)种了近300亩小麦,趁天晴时先收割了10,000多公斤。没想到的是,这10,000多公斤麦子先后被拉到荣炳、宝堰、行宫等多个粮管所,却都没收购。后来,他听人说有私人粮贩要,就将麦子拉到私人粮站,但一问,价格只有每担36元,而稻糠还卖到每担50多元呢,老高气得想将麦子倒进河里喂鱼。最终,无可奈何的老高还是将麦子以每担36元的价格卖给了宝堰一私人粮站。”“麦子卖不掉的不仅是荣炳、宝堰两地,还有黄墟等地。张小毛在辛丰镇黄墟(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作者注)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夏收开始后,他先收割了30多亩麦子,现在还有近70亩没有收。黄墟粮站距他家只有3公里,前两年去卖粮食都很顺利,今年却不收了。问为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今年雨水多,小麦质量差,达不到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标准。最让张小毛担心的是,7月份承包到期,麦子卖不掉,承包款就没法兑现,影响下季的种植”……不读了,满把都是辛酸泪,驱车南京近郊实地看看,因为南京市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收购收储库点名单已经公告,以当年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为标准品,最低收购价每斤1.18元,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每斤0.02元,最低收购价小麦质量须达到国家小麦质量标准五等以上(含),这些等内小麦敞开收购。所有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委托收储库点实行“一卡通”系统,意味着农户售粮款由中储粮南京直属库通过网限系统直接向农户支付,拒绝“打白条”现象发生。
首先来到六合区龙袍街道种田大户老顾家,他承包了500亩农田种小麦,40万斤小麦已经收割、销售完毕,每斤0.80元,他感觉挺好挺满意,8毛钱一斤还满意?!有着十几年交情的老顾告诉我们:“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农资销售,小麦用药方面比别人精通些,比如扬花初期晓得天要下雨,所以我就提前用了药,扬花一个星期后我又搞了第2次防治,所以我家小麦的赤霉病比别人家的防控得好得多,这就是我价格卖得比别人好些的原因吧。”又是可恶的赤霉病,2012年曾在江苏大流行,为此我写过《舌尖上的江苏小麦》,文中道:“关键时刻,江苏很多地区的小麦出问题了,赤霉病蔓延肆虐着,引来无数百姓竞折腰。人们不禁要问,‘舌尖上的江苏小麦’啥滋味?——我回答,只有苦酸涩,没有甜蜜蜜。”那一年江苏小麦发病最严重地区的农户曾经颗粒无收,欲哭无泪。又是可恶的赤霉病,2013年、2014年、2015年,小麦赤霉病在江苏中等流行,流行频率明显在增加。赤霉病只能防治,不能根治,对于舌尖上的江苏小麦,有些地方在哭泣。
婉言谢绝了老顾的热情挽留,驱车来到溧水区东屏街道某农资连锁超市。孙店长告诉我们,去年当地小麦迟播,入春后两次遭遇“倒春寒”,前段时期雨又下个不停,很多麦子在田里面就发芽了,收割机一收完就被人以每斤0.55~0.60元统统收走了。这几天天气放晴,收上来的麦子质量好一些,0.70元1斤有成交的了,种麦子的今年亏大了。有户人家100多亩地,全部5毛多卖掉的,老婆本身神经不太健全,一气之下自杀了,真的听见有些地方的小麦在哭泣。走上不归路的农妇家人在哭泣,年初在无锡承包果园的农妇同样令人哭泣。张师傅在无锡厚桥有14个大棚的草莓园,此前由于没有经验,又碰上大雪,20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妻子情急之下喝了农药,最终没能救回……生命如此脆弱,竟无语凝噎,且行且珍惜。
最后来到江宁区淳化街道,当地也是由于去年秋播迟播比例高、播期拉得长,小麦生育期差异大;再加上入春以来的两次倒春寒,连续下大雨,赤霉病重得很,小麦在田间地头收是收走了,6毛1斤的比较多,真不晓得那些发霉发黑的麦子收去做什么用,多少种麦子的人家哭啊,再次听到江苏有些地方的小麦在哭泣。淳化街道的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邻近的镇江句容市,很多麦子都是3毛多1斤在兜售,像这些没有达到国家小麦质量标准五等以上(含)的小麦,只能默默哭泣中。
某粮网上看到湖北南漳县对2016年小麦成本与收益进行的预测调查,说是与上年度实际相比,亩平产量增加,平均出售价格持平,成本上升,收益增加,我读书少没怎么看得明白,想请好心人帮帮忙——“受调查的农户预计2016年小麦亩平产量325公斤(该县属半山区县,作者注),比上年实际增6.8%;预计每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108.45元,比上年实际基本持平;预计亩平产值714.26元(此处作者有疑问),比上年实际增6.8%;预计亩平总成本771.33元,比上年实际上升5.4%,预计亩平现金收益308.28元,比上年实际增16.1%。”并给出了预计种植小麦收益增加的理由——“由于亩平产量增加、平均出售价格基本持平,产值也随之会增加。总成本虽然有所上升,但是预计今年小麦收益增加。”亩成本771.33元,亩产值714.26元,每亩收益308.28元?我小学数学真是体育老师教的,怎么都没搞得懂。
前面部分经“今日头X”传播后,马上有手机用户留言:“南漳亏的都要自杀了,不知道哪个砖家叫兽又把我们幸福了。”得到45条点赞的留言,应该可以说明点什么。灵光一现,脑洞大开,我把国家对“三农”的各种补贴没有算计到啊!
粗略浏览了网上留言数百条,五味纷陈,百感交集。先挑几条好的说说:“敢说实话”,“你为农民说了实话,谢谢你!”,“一篇敢讲真话的深度好文”……也有网友问:“你是哪个地球的,瞎说话”,还有网友责问:“作者文章有何目的?”文章所摆的是客观事实,要讲的是道理哲理,道理的山路十八弯,哲理的水路九连环,为何非要有目的上纲上线呢?另外一些过激的,甚或带些侮辱性的评论这里就不列叙了。
网友留言:“你家收割机收麦子90吗?哪有那么贵,我们这都是50元一亩,今年亩产1,500斤,我家是河北省定州市的,小编老瞎写。”至于收割机收费多少,每个地方可能不一样,某省级报刊说江苏为抢进度有超100元/亩的,小麦产量也是没有瞎写,有人留言:“我们石家庄这边还可以啊,每亩地1,000到1,100斤”,是不是品种不一样啊?天哪,真有这么神奇?双休日在江苏张家港了解到,有些种田大户今年亩产只有500斤左右,类似这样的留言和风细雨:“基本相符,只是今年多数还产不了800斤,很多只有五、六百斤,如果质疑可以到安徽阜阳周边来采访。”前几天看到一则短讯:“6月8日,徐州市农委邀请省高产创建专家组到徐州进行实产验收,结果显示,铜山区利国镇谭家村1.36亩高产攻关田,小麦籽粒鲜重980公斤,含水率14.5%,折成13.5%的标准水分,平均亩产达到712.3公斤,创江苏省小麦亩产新纪录”,说是徐州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谭家村1,130亩耕地,“建设千亩小麦良种繁殖基地,是市农委调研员、小麦专家董全才的粮食生产联系点。该基地在董全才的全程技术指导下,实现了小麦单产新突破”,顺带回应这位网友的疑问:“哪家人的田这么牛逼,今年麦子亩产能达到800斤,我真的服了,江苏这边反正没有”,徐州属于江苏不?逗你呢,风调雨顺的麦田、病虫灾害的麦田,产量会有差别甚至很大差别的。
有些地方小麦欠收,种粮的百姓苦不到钱甚至于亏损,所以我说有些地方的小麦在哭泣,听见了嘛,“小编所言极是啊,我家住河南周口,这几年都是大旱,光浇水都浇了几遍,收麦时偏偏又是阴雨绵绵,一块一斤都没人要”,关于浇水费用没有写到文章里,向多位提醒的网友深深致谢啊。对于这样的留言持保留意见:“NO!不是有些地方的小麦在哭泣,是全国的小麦都在哭泣”,“自己种自己吃,不转不卖,要挣这口气,要尊严”,“农民只种够自己的口粮,种那么多地当白痴,怪谁只能怪自己贱”,“农民怎么能种出值钱的粮食,一个办法,去产能”……有不少网友心安理得地认为“你别胡说八道了,小麦敞开收购没问题,价格1.18元每市斤”,还有说当地收购价更高甚至他可以全收的,我只想强调一下,质量达到国标三等的小麦才能收到1.18元每市斤,不说三遍了。有关部门已经初步统计出江苏等外小麦约有17.5亿公斤,所以才要求各地组织好等外粮的收购工作。赘述一句,等外小麦由经营者自主经营,随行就市收购。有网友说:“达不到国家标准,我也是笑了!”没有推诿、调侃与玩笑的成分,随行就市,还笑得出来吗?
其实写下这个大标题的时候,心情非常沉重,诚如某位网友所言,“小麦在哭泣,其实是在说俺农民的心在流泪,在滴血!”你看这位网友总结的:“割麦割麦,把人累坏。机器收割,人工晾晒。白天播种,夜晚灌溉。为了抢水,露宿在外。既怕跑水,又怕掉带”,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百姓脸庞的时候,却没能等到阳光下这丰收的景象……有些地方的麦子,不再在田野里歌唱。
这一期写稿,思绪万千,仍以网友留言结束这一次沉重的话题:“无商不富,无农不稳,农民现在粮食卖不上价,打击了种粮积极性,总有一天粮食会大波动的”,同样不知道这一期稿件有没有动了谁的奶酪?刺激了谁的敏感?甚或捅了哪里的蚂蜂窝,如果有,我错了,证件照般地凝视,静坐,喝茶,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