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的持续降雨导致多地遭受洪灾。洪水退去,土壤湿度过高,部分地区土传病害呈现高发态势。
马铃薯晚疫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也是马铃薯头号杀手。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山西等地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在新疆及沿海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风险加大。在黄淮海、东北玉米产区,茎腐病等病害偏重发生。在蔬果类作物上,由于连作复种频率高,更容易出现土传病害。
与地上部病害症状明显不同,土传病害主要危害根、茎部,发病具有隐蔽性。另外,地下害虫、线虫等危害作物造成伤口,也加速了土传病害的传播。“线虫容易与其它病原生物形成复合侵染,每年在蔬菜、大豆上造成的损失就达到100亿元左右”,国内线虫研究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廖金铃教授表示。
据了解,目前土传病害研究还是冷门。土壤熏蒸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曹坳程表示,“土传病害是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其病原物丰富,包括真菌、卵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相比地上病害,土壤病害的相关研究并不多。目前高效和低残留是土传病害防治的关键。”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赵廷昌研究员建议通过改善栽培方式来克服土传病害,“在西甜瓜上,枯萎病等地下病害发病严重,是防治难点,建议采用嫁接方法来预防”。
曹坳程则建议通过土壤消毒的方法来防治土壤病害,“氯化苦就是不错的产品,它既可杀菌,又兼具除草作用,而且还能激发土壤活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由于氯化苦代替了传统熏蒸剂甲基溴,故对保护臭氧层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关键技术中所采用的熏蒸剂分子量小、降解快,无地下水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
一方面,土传病害导致了严重的作物产量和质量损失;另一方面,随着一批高、中毒“老产品”的禁用,土传病害防治产品出现市场空缺,一些地方顶风作案使用违禁药品,出现“毒生姜”等事件,为土壤健康、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对此,曹坳程认为在农药管理中,不应将“老产品”一禁了之,“任何产品生产出来,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能够防病治病的同时而不出现安全问题。淘汰不是唯一的出路,加强管理才是根本”。据悉,随着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印发,土传病害防治行业正在积极制定相应标准,用规范化管理助力产业升级。
为规范土壤病虫害防治技术,助力高效、低毒防治产品走向市场,从“根源”问题上维护土壤健康和食品安全,借助“土十条”政策东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于2016年8月16日在北京市召开“首届土壤病虫害防治解决方案会议”。会上权威专家解读土壤病虫害防治政策走向、技术难点,共商土壤病虫害防治亿万市场商机,助力企业、经销商共同打造王牌解决方案,抢占市场先机。本次会议到场专家和参会者将来自行业主管负责人、业内专家、农资企业、食品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经销商和种植大户。多行业、多领域、交叉学科的参会者将让参会者收获更多观点、积累更多人脉。其中,众多种植大户到场尚属行业首次。会议将成立“中国土壤修复研究学会暨种植大户对接服务中心”。
会议当天将公布“2015年植保产品贡献奖”最终获奖名单,揭晓“网络投票最具人气植保产品”,并对获奖产品、人员进行颁奖,本次会议将成为植保界众星云集的“奥斯卡颁奖盛典”,闪光灯下,让我们一起见证贡献者辉煌!
报名咨询请联系:宋晰 13581856421 胡元珏 13341129981。
(农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