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97—2015年我国北京、吉林、山西、辽宁、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福建等地报道了该病的发生,叶片为主要危害部位。2015—2016年,笔者在山东寿光、广西田阳等番茄主产区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大面积暴发,茎部受害严重,危害严重时发病率可达80%以上。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危害茎部主要发生在伤口或叶柄处。发病初期,茎部产生水渍状小斑,深褐色至黑色,圆形或近圆形,似“小麻点”,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随着发病程度加重,病斑扩展,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周围黑色,中间颜色浅,呈黄棕色。病斑易连成片,形成斑块。病斑沿茎和叶柄扩展,呈长条形。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叶柄易折断。田间湿度大时,病斑呈水渍状。发病后期,茎部被病斑覆盖,呈深褐色,似机油涂抹,不腐烂,无明显异味,周围组织可较长时间保持绿色。茎部染病后,病斑多存在于茎部表皮。
引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种子带菌是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茎部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至少7个月,成为次年初侵染源。当土壤营养不合理及温湿度相对较高时,病原菌可大量繁殖。田间湿度较大时,定植、除草、整枝打权、采摘等农事操作,易对茎部造成机械损伤,为病原菌的侵染创造有利条件。
番茄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可先用冷水浸湿种子,再将种子放入56℃的温水浸泡30分钟,或选用1.05%次氯酸钠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选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30分钟。育苗尽量选用新苗床或用营养土育苗。在定植前1个月,每亩用42%威百亩水剂25~40公斤加水500公斤,对土壤进行熏蒸处理。该病为高湿型病害,应严格控制棚内或田间的湿度。田间湿度大时,尽量避免进行整枝、打要杈等农事操作。注意通风,控制棚内温度和湿度。
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清除。发病初期及时施药,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400~5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进行全株喷雾防治,确保叶片正面、背面和茎部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药膜,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重病田根据发病情况,必要时增加喷药次数。田间施药时,铜制剂应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防治效果会更好,且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江苏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