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茎基腐病对小麦有潜在威胁,不同药剂防效差异显著

作者:张鹏 邓渊钰 更新时间:2016-12-21 点击量:2034

  近年来,随着小麦赤霉病的大范围流行和秸秆还田等土壤耕作制度的改变,土壤中镰刀菌含量不断增加,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逐年加重,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均发生危害,最终导致田间枯白穗增多,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类复合侵染性病害,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等多个镰刀菌种侵染小麦茎基部都会引发该病。该病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危害严重,我国此前有关报道较少,近几年研究人员分别在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小麦主产区以及甘肃、浙江等地分离鉴定出多种镰刀菌茎基腐病病原菌,其中豫北、鲁南地区以及江苏盐城等部分地区该病发生逐年严重。2016年5月调查发现,田间茎基腐病发病田块枯白穗明显增多。

 

  小麦苗期受到镰刀菌侵染后,幼苗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褐,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拔节抽穗期感病植株茎基部变为褐色,田间湿度大时茎节处可见红色霉层,成熟期严重病株产生枯死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对产量造成影响。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存活于土壤中及病残体上,病菌一般从根部和茎部侵入。在免耕田块,病菌存在于地表,其侵染点主要在茎基部或根茎部。由于小麦茎基腐病与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的早期症状相似,导致其危害未引起足够重视。

 

  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对小麦茎基腐病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播期气候、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等,但各地的调查情况存在差异,目前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多地研究一致表明,降雨量高的年份和地区,小麦田间后期茎基腐病发生更为普遍,枯白穗症状明显,这可能是造成2016年部分地区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较重的气候原因。

 

  镰刀菌是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同时也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已有研究初步表明,目前生产中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无相关性。在当前生产中缺乏抗病品种的情况下,筛选高效的药剂和防治方法是确保小麦稳产的重要保障。笔者采用不同药剂分别在小麦苗期和返青期防控该病,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和处理方式对该病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小麦播种前用戊唑醇、嘧菌酯等药拌种,可以显著降低苗期茎基腐病发病率,但其效果在灌浆期显著降低,表明小麦茎基腐病病菌在苗期后仍会侵染小麦,结合在小麦返青期对茎基部喷施戊唑·咪鲜胺、多·酮等混配剂防效更好,用戊唑醇等单剂也有较好的防效。

(江苏农业科技报)

tag: 小麦  茎基腐病  枯白穗  镰刀菌  戊唑醇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3581.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