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登记补贴,技术支撑——浙江破题特色小宗作物用药难

作者:朱海洋 更新时间:2017-03-03 点击量:1401

  “毒豇豆”、“毒花生”、“毒生姜”……一个“毒”字,不断刺激着国人神经,甚至有不少人已“闻药色变”。分析其中原因,当然有多个方面,但从农药管理的源头看,暴露了我国农药基本药物制度的缺失:一方面,我国现有登记农药产品达3.5万余个,但范围主要集中在粮油等大宗作物,且产品同质化严重,造成农民选药难;另一方面,近80%的是区域性特色小宗作物无登记农药可用,面临病虫害难防治,客观上导致农民乱用、滥用农药,甚至使用禁限用农药。

 

  浙江,以特色小宗作物见长。十多年来,浙江农业一直定位高效生态、特色精品。面对特色作物安全用药这一世界性、普遍性难题,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特色作物农药登记补贴惠民政策,最近5年中,已累计投入3,30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37个农药产品登记试验。具体如何实践?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有药用——提高农药企业积极性

  无药可用的困局,在浙江特色农业中,到底有多严重?从2012年时的一组数据,可见一斑:以杨梅为例,130万亩的种植面积,产值50亿元,占到全省水果总产值的1/3,病虫害有50多种,登记农药却只有1种;年产值近30亿元的中药材,登记农药一片空白;其他产业的状况,也大抵如此。

 

  “特色作物之所以登记药剂少,原因就在于小宗作物防治药剂市场小、利润低,市场成本和风险却又很高,企业普遍不愿涉足。”浙江农药检定管理所所长王华弟告诉记者,仅药效、残留等登记试验成本,就高达30万~50万元,且不一定成功。

 

  在其他发达国家,对于小宗作物的登记用药研发,一直纳入政府扶持项目,企业不仅有相关补贴,还能获得技术等方面的配套支撑。2012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获得省人大立法支持后,浙江专门设立农财专项,支持农药生产企业在特色作物上开展农药登记,其最高可获得试验总费用一半的补贴。

 

  采访中,不少农药生产企业坦言,有财政补贴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在于科技要素的投入。一直以来,由于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众多技术难题,单靠企业显然力不从心。对此,浙江有专门的应对方案。

 

  “首先,我们每年会召集农药、植保、种植业管理部门的专家进行联合评审,列出农药登记补贴优先安排的小宗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药剂,导向性很强;其次,我们加快省内外药效、残留测试,简化了登记流程,整个周期至少缩短一年以上;第三,在科研力量上,则联合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化工院等多方专家,集成配套综合防治技术,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王华弟介绍说。

 

  这些支持大大激发了农药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记者了解到,农药企业在申报登记项目前,都会组织产品开发、销售、市场等部门人员,先进行专题讨论,甄选出能针对解决小宗作物用药难题的产品,再进行申报,获批后,也往往在完成相应的室内生测,以及田间探索性的药效、安全性试验后,再开展登记药效和残留等试验项目。

 

  5年来,浙江共扶持了170多个特色作物病虫防治用药的登记试验,其中37个已完成,并有22个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农药登记证,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00万亩次,新增效益2亿元。不仅如此,浙江5个药剂农药残留限量列入国家标准制订,2个还被列入国际标准制订,真正做到“有药可用、有标可依”,支持浙江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去。

 

用好药——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

  如果说有药用解决的是源头问题,浙江所倡导的用好药,则从供销渠道入手,建立起农药管理的长效机制。实际上,对于粮食等大宗作物,由于药剂市场相对成熟,农户已基本形成稳定、安全的用药准则。因此,乱用、滥用农药,以及高毒、高风险农药的重灾区,往往在小宗作物。

对此,近年来,浙江大力推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一方面是通过专柜销售、实名购买,建立购销台账,实现销售的高毒农药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另一方面,则加大以农药隐性成分为主的农药专项整治,及时发现风险点和隐患环节,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

 

  坚持高毒农药控一把的同时,浙江对低毒农药采取推一把。像松阳、遂昌、开化、黄岩等地就设立了茶叶、柑橘等生物农药应用示范补贴,杭州等地则将蔬菜病虫害防治生物农药列入政府补贴名录,加大“一高双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浙江地产农产品合格率稳步提高。

 

  众所周知,农药品种复杂繁多,农资店分布散乱,千头万绪怎么管?记者发现,浙江自2011年启动的农资信息化建设,颇具亮点特色。具体来说,就是在农资店安探头、装电脑,利用全省统一的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对农资批发、零售到最终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和信息记录,一旦出现问题,立马可以溯源,还能根据问题的严重性,立即警示全省的农资经销和零售户。

 

  基层农资经营者文化层次低,不少人对电脑一窍不通,另外,还担心一旦装了该系统,就会被实时监管,免不了有畏难情绪。这又怎么办?宁波市鄞州区就想出一招:首先选择大型农资店试点,让其他经营者看到市场效益和反响后,自然有了内生动力,再予以资金扶持,对先进农资店当地还有专门奖励。

 

  鄞州的经验,很快被推广。实践中,浙江并非有店必建,而是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的农资店,先行试点建设,并通过加强监管的方式,逐步淘汰管理不规范、经济效益低下的农资店,避免浪费财政资源,用市场来推动信息化的落地。

 

  从浙江提出农资信息化的设想到今天,已历时6年,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180度大转变。可以说,创新是浙江农资信息化最亮的标签。比如像丽水市遂昌县,在2015年首创“绿色惠农卡”制度,将统防统治、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使用等补贴打入该卡,规定农户须到装有信息化终端设备的指定农资店,方可刷卡消费,既能保障专款专用,还能对农资实行有效监管。

 

科学用——多种手段促技术落地

  有药用、用好药,归根到底还在于科学用,这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记者看到,为了引导科学用药,浙江各地招数不断:有的采取物理杀虫等绿色防控技术,有的采取统防统治手段,有的打造安全用药技术示范区,还有的举行技术培训、图文科普等方式,效果十分显著。

 

  台州市黄岩区是东魁杨梅的始祖地。一直以来,堪称“顽疾”的果蝇发生严重,常年为害导致杨梅产量损失三成以上。现在,杨梅罗幔栽培技术在当地兴起。简而言之,就是在采收前40~50天,用防虫网对杨梅树进行覆盖,可阻隔绝大多数害虫,同时停止一切农药喷施。为推广该技术,黄岩对布设罗幔的杨梅每棵补助300元,目前全区已有5万多棵罗幔杨梅。

 

  黄岩的做法虽然效果立竿见影,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毗邻的仙居县则一方面由政府出资,免费为果农提供杀虫灯、诱杀粘虫黄板等物理杀虫技术,另一方面是加快安全高效药剂的筛选与登记步伐,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将登记防治果蝇的乙基多杀菌素列入县政府杨梅用药采购目录,在主产区示范与推广应用,成效同样非常可观。

 

  特色作物农药市场容量小,用药技术要求高,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示范推广。据了解,除了各大农药生产企业自有的营销推广队伍,农业部门所给予的支持可谓功不可没。每年浙江省农业厅向基层一线发布用药推荐名录,特色作物已登记农药一般都纳入重点推荐之列。同时,省农药检定管理所也会与各主产区农业部门合作建立安全用药示范区,组织配套用药技术培训,倡导科学合理用药。

 

  此外,从安全用药的培训,到发放浅显易懂的手册,到依托各类媒体资源进行科普,再到农业部门自建微信公众号,浙江针对引导科学合理用药,可谓亮点频出。利用“浙江农业”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平台,编发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文章,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据了解,目前,浙江已完成特色作物农药登记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到2020年,全省有望新增200个登记农药,届时,推广应用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次以上。

(农民日报)

tag: 特色作物  小宗作物  登记补贴  专项资金  科技要素  乙基多杀菌素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3806.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