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是最终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混合发生集中危害的重要时期。目前,山东省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据预报,今年山东省小麦穗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重于去年和常年,预计发生面积1.56亿亩次。其中,麦蚜大发生,半岛地区偏重发生;赤霉病有中度流行风险;条锈病发生重于去年和常年,鲁西南、半岛地区发生相对较重,其他地区发生概率加大;白粉病、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地块偏重发生;根腐病、地下害虫重于去年和常年;吸浆虫、瓦矛夜娥发生区域进一步扩大。为切实做好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确保生产安全,现提出山东省2017年小麦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意见。
1 加强病虫监测和预警预报
各地要在坚持定点系统监测的基础上,强化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发生趋势,发布预警预报。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扩大信息覆盖面,指导农民适时防治。要加强信息调度,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重大病情要随时报告,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2 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
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防病、治虫、防早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防治对象,省工省时高效。
防治白粉病、锈病:发病初期,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60~7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每亩50~75毫升,对水喷雾。
防治麦蚜:麦蚜发生初盛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或480克/升毒死蝉乳油每亩15~25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每亩10毫升,或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每亩5~10毫升,对水喷雾,可兼治灰飞虱、麦红蜘蛛。
防治麦吸浆虫:高密度发生区应抓好蛹期土壤处理和成虫期喷药防治两个关键环节,一般发生区做好抽穗至扬花前的成虫防治。蛹期防治可在小麦孕穗期每小方土样(10*10*20 cm)有虫蛹4头以上时,选用辛硫磷、倍硫磷等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抽穗期即成虫发生盛期,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或480克/升毒死蜱乳油每亩15~25毫升,对水喷雾。
防止早衰和干热风,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或0.01%芸苔素内酯水剂每亩10毫升喷雾,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每亩各250克混合喷雾。
穗期防治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控制麦蚜。当田间益害比达1︰80~100或蚜茧蜂寄生率达30%以上时,可不施药利用天敌控制蚜害。若益害比失调,应选用对天敌杀害作用小的药剂防治麦蚜,如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
3 突出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且病麦含有毒素,食用后可引起人畜中毒。由于秸杆还田面积大,田间积累大量菌源,小麦群体大,田间郁闭度高,利于病菌侵染。同时,山东省主栽小麦品种多数不抗赤霉病,若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特别是扬花期,如连续降雨或潮湿多雾将严重发病。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本着“早发现、早动员、早防治”的原则,大力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一是适期防治。赤霉病防治适期是小麦齐穗至初花期,一旦错过防治时机,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要主动出击,预防为主。二是采用有效药剂。可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60~70克或25%氰烯菌酯悬乳剂每亩100~1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初花期开始喷雾防治,若抽穗期遇连阴雨,可间隔5~7天再喷一次,确保防治效果。
4 切实落实防治措施
加强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做好防治工作。一要以政府为主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提早做好防控物资准备,落实防治责任。二要搞好组织发动,提前制定防治预案,全面部署防治任务。三要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四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通过培训班、现场会、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了解掌握防治技术,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实施科学防控。五要加强检查督导。及时开展一线督导,了解发生防治动态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解决困难和问题,努力使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确保今年我省小麦丰产丰收。
(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