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我省冬春季设施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番茄、辣椒、黄瓜、西葫芦、韭菜、莴苣等。灰霉病属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温18~23℃,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冬季设施内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感染,特别是浇水后更易加重病害流行,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冬季设施蔬菜灰霉病防控要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压低发生程度,关键时段应用化学农药控制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证设施蔬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水肥、健身栽培。种植较抗病的番茄红色硬果;与不易感染灰霉病的作物轮作换茬3年以上。采用地膜暗灌或滴灌,晴天上午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合理密植,防止密度过大,造成中下部通风透光不良;适时整枝打杈,摘取下部老叶和病花、病果、病枝叶,带出棚外集中高温堆沤或深埋,减少传染源。
物理防治:实施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收获拉秧后清除病残体,在夏季高温季节结合整地,把鸡粪及土杂肥一并施入土内,灌满水后盖好地膜并压实,密闭棚室30天左右。重病田块可采用石灰氮高温闷棚消毒。夏季高温每亩撒施石灰氮50~70公斤和秸秆600公斤,深耕土壤,使石灰氮与表层10 cm土壤混合均匀,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70%以上,用透明薄膜覆盖畦面,膜四周用土压严实,密闭大棚增温,15~20天揭膜通风透气,翻耕土壤并晾晒10天后播种或移栽。调控温湿度创造不利于灰霉病发病条件。冬季晴天上午放风30分钟,将湿度降到75%以下,然后紧闭棚室,棚内温度上升到30度后放小风,将温度控制在28~32度;下午加大通风量,将湿度控制到70%以下。
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农药防控灰霉病。在设施蔬菜灰霉病发病初期,每亩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克,或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150克,或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600克,或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化学防治:
(1)烟雾法。发病初期亩用45%百菌清烟剂150克,或20%腐霉·百菌清烟剂200克,或15%异菌·百菌清烟剂300克,放在棚内4~5处,傍晚点燃发烟闭棚熏1夜,次晨通风,隔7天再熏1次。
(2)喷雾法。发病初期亩用25%腐霉·福美双悬浮剂150克,或43%腐霉利悬浮剂150克,或50%异菌脲悬浮剂50~100克,或22.5%啶氧菌酯悬浮剂30~40克,或20%嘧霉胺悬浮剂150克,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克,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25%啶菌恶唑乳油80~100毫升,或50%氟啶胺水分散粒剂3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或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0PPM,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0PPM,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0PPM均匀喷雾,亩喷药液量为20~30公斤。
药后及时通风降湿,避免因施药增加棚室内湿度;坚持轮换用药和交替用药;保证用药安全间隔期后采摘,确保蔬菜农残不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