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变化较大,旱涝急转,水稻根际土壤环境变化大,对水稻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容易造成水稻生量紊乱,耐受除草剂的能力下降。另外,不少因为晴热天气施药,药害加重。
7月下旬至8月初,各地水稻将进入拔节期,水稻田施用除草剂风险更大,一定要小心谨慎。
1 药剂混用出现拮抗
虽然氰氟草酯在水稻体内可迅速降解为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无活性的二酸态,对水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但是,氰氟草酯与2,4-滴丁酯、2甲4氯、灭草松、磺酰脲类药有拮抗作用,混用时氰氟草酯的药效降低,还会增大药害风险。
2 部分种植金粳818等品种的田块出现药害
今年有部分种植金粳818等品种的田块,反映出现药害,有些稻叶上有明显的触杀药斑等。
如果在近期施用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注意用药量不要过大(机插秧田没有马唐时,按略低于推荐量施药即可有效防除杂草稻,安全性会相应提高),施药浓度不要过高,不要重喷和漏喷,施药后一两天在田内建立水层,开好平水缺,保证田不过干或受淹。
另外,注意避免在风大的天气施药,避免药液飘到普通水稻田,避免田水流入普通水稻田。
3 持续晴热,注意用药风险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是稻田茎叶处理补除残留杂草的高峰期。(例如,江苏等地机插稻和直播稻6月中下旬播栽后,6月底7月初茎叶处理除草,残留杂草通常在7月中下旬补除。)
正值高温期,施用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噁唑酰草胺、精噁唑禾草灵等药很容易发生药害,注意预防和控制风险。
(1)触杀药害症状
晴热天施用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等药有可能出现类似稻叶局部白枯症状。例如,泰州一农户在7月中旬末高温期施用氯氟吡氧乙酸防除这种杂草,对水稻造成较严重的触杀药害。
如果仅是灭草松触杀药害,无需救护。如果水稻秧苗受到灭草松和氯氟吡氧乙酸药害,可以上水护苗,在田间建议浅水层。
上述两种药都会触杀稻叶,使叶组织溃败,失水干枯,秧叶大量失水容易引起秧苗过度失水生理性缺水,严重时整株死亡。灌水能缓解稻苗生理性缺水,有一定的护苗作用。
综上,生产上要十分注意安全用药,尽量避免在晴热天施药。
(2)激素性除草剂
① 2甲4氯,激素性除草剂,水稻幼苗极易受到药害。药害症状为植株矮化,畸形,老叶黄化,茎杆褪色,不能正常抽出,卷曲,在茎基部形成环状,茎基部肿胀,霉烂,生出短而粗的次生根。严重时,茎基部组织腐烂,全株枯死。
注意:使用2甲4氯要在3叶期至拔节期前使用,在水稻拔节之后施药,易产生药害,导致禾苗叶片失绿发黄、新叶葱管状、穗卷曲难以抽出、穗畸形等症状。
② 二氯喹啉酸,二氯喹啉酸,是防除稻田稗草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属于激素型喹啉羧酸类除草剂,杂草中毒症状与生长素类作用相似,主要用于防治稗草且适用期很长,1~7叶期均有效。
药害主要发生于秧田和直播田,施药半月后症状明显,也可能秧田受害,移栽至大田后才表现症状。
其典型症状是秧苗叶鞘完全愈合成葱管状,叶色浓绿,扭曲畸形严重且明显。药害后会出现水稻心叶葱管卷曲,无法展开,这其实是二氯喹啉酸使用过量的药害。
怎样确定除草剂药害?
水稻3叶期前后正是茎叶处理除草适期,此时施药不当,有可能使稻苗新叶黄化的情况。如果田里当时确实没有用过这些除草剂,则可排除这一因素。
另外,除草剂药害,在田间常有其特定的分布规律,一般会沿施药路线,出现轻重不等的药害症状,因为打药总是不可能那么均匀,施药多的地方症状会重一点,施药少的地方症状会轻一点,而且常常沿打药的路线呈条带、点片状分布。
如果从田间情况看,受害稻苗在田间均匀分布,受害程度大致相仿,药害的可能性较小。
发生药害怎么办?
近期天气晴热,温度高,田间过度脱水会加重高温和生理性缺水的不利影响,白天田间应灌水护苗。(水稻因高温、生理性缺水等而生长不良时,施用精噁唑禾草灵,容易加重药害。)
赤霉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通常是针对性较好的缓解药害的药种。例如,精噁唑禾草灵主要抑制新生组织生长,发生药害后用赤霉酸等救护较好。如果水稻田出现药害,建议喷施芸苔素内酯或者碧护,有利于促进恢复,5~7天1次,视恢复情况决定施药次数。
7月下旬至8月初各地水稻将进入拔节期,此时施用除草剂风险更大。
在季节很紧、用药窗口期短的情况下,为了不错过施药适期,可以因地制宜地权衡除草与药害的关系,及早施药。遇晴热天,只要水稻生长正常,仍可以在下午温度下降后至傍晚施药。
(来源:每天农资、水清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