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农化咨询商Agrow公布的2019年度全球农化公司二十强榜单中,先正达以99.09亿美元的2018财年销售额蝉联榜首,拜耳作物科学以96.41亿美元位居第二,巴斯夫以69.16亿美元排名第三。
作为成立于1865年的德国老牌化工企业,巴斯夫从染料产品起家,目前业务范围涵盖化学品、材料、工业解决方案、表面处理技术、营养与护理、农业解决方案六大领域。
巴斯夫集团2018年销售额达到626.75亿欧元,已成长为国际公认的化工巨头。
从1914年涉足农业开始,这家“百年老字号”如何通过内生式增长+外延式并购,不断巩固其龙头地位?如何践行“创造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宗旨?如何在中国市场开拓商机,创造价值?
巴斯夫农业发展大事记:内生研发+外延并购,五大产品线逐步成型
巴斯夫发展农业已有百年历史,可以看出巴斯夫通过注重自主研发,加上不断并购外部业务来扩充农业解决方案,这也是巴斯夫的重要战略之一——关注创新驱动下的有机增长、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扩张,以及善加利用收购业务产生的协同效应。
在全球范围内,巴斯夫建设有6个一体化基地和355个其他化工生产基地,为农业上游原料的供给提供了充分保障。
此外,巴斯夫在农业解决方案板块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长,从2003年的2.39亿欧元上涨至2018年的6.79亿欧元,占其总研发投入的34%左右。1980—2013年,全球农药公司共研发了377个农药新品种,其中巴斯夫推出了37款新产品,与陶氏益农并列第三名,仅次于拜耳和先正达。
2018年8月,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案尘埃落定。这项收购涉及拜耳农化板块的部分核心资产,包括大豆、棉花、蔬菜种子和非选择性除草剂等在内的业务被巴斯夫接管,交易金额为76亿欧元。
经过此次重大业务转型之后,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五大类产品: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生物作物保护产品,以及种子和种子处理产品。其中,前三大传统农药业务均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巴斯夫的杀菌剂业务研发历史最久、产品种类最为广泛,每隔几年巴斯夫都会有新的原药成分登记上市。主要产品包括三唑类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杀菌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3大类。
此外,巴斯夫在生物杀菌剂的研发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比如首个专利生物杀菌剂Serifel于2017年正式进入美国市场,该产品可用于叶面喷施,对白粉病等疾病有效。
巴斯夫的除草剂产品发展时间较早,但是产品种类比较分散。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巴斯夫曾自主研发过一些除草剂原药成分,但是市场竞争力都不大。2000年收购美国氰胺公司后,二甲戊灵成为巴斯夫旗下第一大除草剂产品,2015年在全球销售额前15位的除草剂中排名第11位。
杀虫剂是巴斯夫农业板块相对弱势的产品,原药和制剂产品种类较少,并且发展时间也比较晚。2003年,巴斯夫通过收购拜耳的氟虫腈产品,弥补其在杀虫剂方面的不足,后续逐渐推出新的活性成分和制剂产品。2018年,巴斯夫推出Inscalis系列和溴虫氟苯双酰胺两款新产品,也进一步推动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在作物保护类产品方面,为了加强种子处理业务,巴斯夫在2012年以10.2亿美元收购Becker Underwood公司。通过此次收购,巴斯夫顺利成为生物种子处理技术以及种子处理着色剂和聚合物的全球领先供应商,同时还扩展了动物营养、景观园艺、生物作物保护等方面的产品组合。
在农业解决方案板块增加了功能性作物保护部门,整合两家公司原有的种子处理业务、生物作物保护、动物营养等业务。该部门2013年销售额为1.98亿欧元,2018年销售额达到4.63亿欧元,复合增长率18.5%。
巴斯夫的农业战略:以创新推动特定市场增长,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巴斯夫农业战略的基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主要业务集中在四大战略市场及其轮作制度:美洲的大豆、玉米和棉花,北美和欧洲的小麦、菜籽(油菜)和向日葵,亚洲的水稻,全球水果和蔬菜,这些作物约占全球市场的70%。
2018年,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业务部的销售额达到62亿欧元。2019上半年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8%,达到44亿欧元;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增长23%,达到8.61亿欧元,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了拜耳农化板块的部分核心资产和业务。
到2028年,巴斯夫计划在农业解决方案领域推出30余款新产品,最高销售额有望超过60亿欧元。这些产品包括八种活性成分,以及具备独特性状的杂交小麦、大豆、油菜、棉花和蔬菜高性能种子。
高效的研发是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巴斯夫重要的增长引擎。
在开发创新工艺、技术和产品方面,巴斯夫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比如,创新杀菌剂Xemium可对整个作物,包括叶片的最外层发挥作用,并长时间保持药效、抑制真菌感染。
这款产品可以直接用作种子处理剂,从一开始就为作物提供有效保护,因此用量极小,可大大减少种植者的工作量。与其他作物保护产品相比,Xemium既可用于水果蔬菜等特种作物,也可用于大豆、谷类等种植作物。
再比如,巴斯夫生物科学研究平台的研究重点——面向动物营养产品的植酸酶,这款产品可帮助动物更好地吸收植物中的磷。
因为很多酶对温度十分敏感,在动物饲料生产过程中,制粒环节所产生的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为了开发耐高温的植酸酶,巴斯夫研究人员广泛分析了细菌中存在的各种植酸酶,并使用生物技术培养出性能最佳的杂交酶。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出基于黑曲霉的酶发酵工艺,进一步提高了酶产效率。
另一方面,巴斯夫通过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实用性建议,打造成果导向的全新业务模式。早在2016年,巴斯夫就推出了在线应用程序Maglis。该平台帮助农户管理田地,并就如何种植及推销作物提供更明智的决策方案。在其协助下,农民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田地和作物管理计划,实现风险管控并提高产量。
2017年2月,巴斯夫与欧洲航天局签署合作协议,利用卫星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在此次合作中,巴斯夫提供行业的专业信息,如农艺技术、大田数据以及来自种植户的反馈信息;而欧洲航天局将通过提供图像和数据对此项目予以支持。
同年5月,巴斯夫宣布收购ZedX公司,后者专门开发农业气候、作物和害虫模型。在收购前,两家公司已经有长达3年的合作,曾共同研发出一款基于天气和环境条件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实时气候条件下,为巴斯夫的一款除草剂鉴别出最佳的使用方式。
2018年巴斯夫收购拜耳部分资产和业务,与其现有的作物保护、生物技术以及数字化农业业务形成战略互补,其中就包括收购全套数字化农业平台xarvio™。
2019年6月,巴斯夫和Nutrien Ag Solutions宣布达成合作,xarvio™ SCOUTCHING app将登陆Nutrien Ag Solutions的门户网站。该app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共享可帮助种植者和农学家即时、准确地识别田间杂草和病虫害。
巴斯夫在中国:持续创新、数字技术、产品和作物多元化
从1913年的哈伯-博世工艺商业化,到1927年推广化肥为亚洲水稻种植带来革命性变化,巴斯夫很早就开始涉足亚洲的农业业务。比如,位于印度的孟买创新园专注于作物保护和特种化学品的研发,是巴斯夫在亚太地区研发网络的重要支柱。
2018年,孟买创新园区促成了新型杀虫剂Sefina的成功上市。这一开创性型杀虫剂对主要害虫具备全新作用机理,可以帮助种植户保护棉花等作物并提升产量,其有效成分是巴斯夫自主研发的新型活性成分Inscalis,也是新化学组别Pyropenes下的首个成分。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2013—2018年,巴斯夫在中国推出超过20款新产品。
2016年,巴斯夫在中国推出第一款氮肥尿酶抑制剂——“力谋仕”,该产品能有效减少氮素流失,防止化肥使用过度,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而其研发历史最久的杀菌剂也已逐渐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
2018年,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在中国推出“巴斯夫带你飞”飞防专项项目。它将巴斯夫欧帕、稻清等创新杀菌剂产品与无人机施药服务相结合,为中国水稻、小麦主产区的种植户提供飞防施药服务,帮助种植户节约劳动力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
2018年,该项目在中国共完成超过10万亩的飞防施药。通过不断的产品引进和推广,巴斯夫已经覆盖中国的主要作物领域,尤其是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和蔬菜领域。
农业,对于巴斯夫来说,一直是小而优的业务。
虽然规模较小,但利润占比非常大,而创新是驱动巴斯夫这家老牌化工巨头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面对难以预测的环境变化、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自然资源的稀缺,种植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窗口期。
对于谁来养活全球近80亿人口的问题,创新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不二之道。正如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总裁Markus Heldt曾说的那样:“持续创新,不断丰富整合现有解决方案,才能在今天及未来的农业领域取得成功。”
来源:35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