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洪涝过后须防水稻心腐病

作者:李翠英 更新时间:2020-07-03 点击量:1843
水稻心腐病


水稻心腐病又名细菌性褐条病,是一种假单胞杆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因水稻感病后烂心而得名,在长江流域稻区局部地区流行。


近年来该病的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早稻和中稻生长季节常常会遇到规律性的暴雨,稻苗受淹和遭洪涝侵袭后,容易诱发该病的大流行,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并造成减产。今年暴雨天气多,尤其是进入6月以来南方几次连续暴雨,更是值得引起重视。


危害症状


水稻从苗期到穗期都可能受该病危害。


苗期受害先在叶片和叶鞘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向上、向下扩展成褐色条状斑,病苗不久即枯死;


成株期发病先从叶片中脉基部开始,出现黄色水渍状条斑,以后扩展上可达叶尖,下可至叶鞘基部,病斑也转为褐色,最后叶片纵卷枯黄而死;叶鞘上病斑形状不规则,先黄色,后变为黄褐色,直至腐烂;心叶未抽出前发病不能继续生长而死于心内,成为假枯心,故有心腐病之称。这种枯心应与水稻钻心虫引起的枯心区分开,特别是新病区,往往不加辨别,易被忽视。在病斑的表面常有黄褐色菌脓分泌,应与水稻白叶枯病区分开来,病株有恶臭,大面积发病时,病田散出腥臭味,这可与白叶枯病相区别。心叶发病,不能抽出,死于心苞内(特征与螟虫为害症状相似,易被误诊为虫害),拔出时有腐臭味,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至淡黄色菌液溢出。


孕穗期染病,穗早枯或有穗茎伸长,小穗梗淡褐色,弯曲畸形,谷粒不饱满。

   

发病特点


该病主要是以稻草或种子带菌,其发生流行与稻苗淹水有密切关系,病菌需借助水流或暴风雨传播蔓延,从受害秧苗的伤口侵入,心腐病一般在低洼积水或连日暴雨受洪水淹没的田块发生重,在有菌源的条件下,发生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


秧苗期如遇低温多雨发病重,而本田期高温高湿、天气闷热,对发病也十分有利,特别是在6、7月多暴雨时,水稻极易在短期内遭受洪涝灾害,在特大降雨发生时,稻田在短期内即可遭受灭顶之灾,则发病更严重。


近三年来,在湖南湖北稻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常有暴雨天气出现,降雨量有的在10小时之内可达80-100毫米,导致农田被淹,在7月上旬或中旬初调查,病蔸率可达70%-100%,病株率15%-25%左右,平均达36%左右,病情扩展迅速,危害极大,尤以偏施化学氮肥及长势嫩绿的禾苗发病重,矮秆品种发病率高于高秆品种。 


防治措施


防治水稻心腐病,一定要采取综合措施。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做到在暴雨条件下能迅速排干田中积水,使秧田和本田不致受淹;实行科学排灌,不用大水漫灌,更不能采用漫灌串灌方式,做到科学管水。


2.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灭菌。对容易遭受洪涝淹的稻田,更应注意选用抗心腐病强的早中稻品种,带病的稻草不宜进行还田。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可采用500倍的强氯精浸种灭菌,以减少初次侵染的菌源。在病区暴雨过后,立即排干田水,并及时撒石灰或草木灰,每亩15-20公斤,控制病害的扩展,同时喷施一些复合型叶面肥,促进稻株恢复生长,抑制病害蔓延。


3.实施保健栽培。重点是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料,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秧田期可用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喷药保护;大田期发病后,对发病田块及期附近周边田块,选用20%叶青双或20%噻森铜悬浮剂100毫升/亩,对水50公斤喷雾,隔7-10天防治1次,连喷2-3次。当水稻新根出现后,抓紧追施以尿素为主的速效肥,让水稻尽快恢复生长,减轻病害损失。

tag: 洪涝  水稻  心腐病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8002.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