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品开发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创制杀菌剂唑菌酯

作者:李 淼 杨吉春 刘长令 更新时间:2014-12-01 点击量:2363

    近日,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高效农用杀菌剂唑菌酯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颁发的技术发明一等奖(详见11月28日微信)。本文作者对唑菌酯作了详细介绍,敬请关注。

 

    唑菌酯(试验代号:SYP-3343,通用名称:pyraoxystrobin)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并开发的广谱杀菌剂。

 

    化学名称为 (E)-2-[2-[[3-(4-氯苯基)-1-甲基-1H-吡唑-5-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英文化学名称为methyl (2E)-2-[2-[[3-(4-chlorophenyl)-1-methylpyrazol-5-yl]oxymethyl]phenyl]-3-methoxyacrylate。美国化学文摘系统名称为methyl(αE)-2-[[[3-(4-chlorophenyl)-l-methyl-lH-pyrazol-5-yl]oxy]methyl]-α-(methoxymethylene)benzeneacetate,CA主题索引名称为benzeneacetic acid—,(E)-2-[[[3-(4-chlorophenyl)-1-methyl-1H-pyrazol-5-yl]oxy]methyl]- α-(methoxymethylene)-methyl ester。CAS登录号为 [862588-11-2]。其结构式如下:

1  理化性质


    此物质为白色结晶固体,极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酸乙酯、甲醇,微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在常温下贮存稳定。

 

2  安全性


    急性毒性经口LD50(mg/kg):雌大鼠1,022、雄大鼠1,000、雌小鼠2,599、雄小鼠2,170。大鼠急性经皮LD50>2,150 mg/kg(雄、雌)。对兔眼、兔皮肤单次刺激强度均为轻度。对豚鼠致敏性试验为弱致敏。Ames、微核、染色体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环境行为:20%唑菌酯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00 g/hm2施用3次,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间隔期为3 d,结果表明,黄瓜上唑菌酯残留量为0.07~0.16 mg/kg,均低于0.5 mg/kg。

 

3  制剂


    制剂产品有20%悬浮剂。

 

4  分析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进行分析。

 

5  作用机制与特点


    该药为真菌线粒体的呼吸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色素bcl复合体的结合,抑制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从而破坏病菌能量合成,起到杀菌作用。唑菌酯既能抑制菌丝生长又能抑制孢子萌发,对半知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旁路氧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处理对唑菌酯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活性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表明黄瓜灰霉病菌中旁路氧化途径影响唑菌酯的作用。

 

6  应用


   (1)适用作物:黄瓜、水稻、番茄、西瓜、油菜、葡萄、棉花、苹果和小麦等。

 

    (2)防治对象:唑菌酯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油菜菌核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黑星病、黄瓜炭疽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效。

 

    (3)使用方法:在霜霉病、疫病、白粉病和炭疽病发生初期、田间出现零星病株时开始喷药。20%唑菌酯悬浮剂的使用剂量(有效成分)为50~100 mg/L,即20%唑菌酯悬浮剂对水2,000~4,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喷施2~3次;当病害普遍发生时,应采用200 mg/L的使用剂量(有效成分)进行防治,即20%唑菌酯悬浮剂对水1,000倍液。为抗御病菌产生抗药性,建议与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交替使用,降低抗药性风险。

 

7  专利与登记


   专利名称:Preparation of azoles as agrochemical insecticides and germicides;专利号:WO2005080344;专利申请日:2005-09-01;专利拥有者:沈阳化工研究院。

 

    在其他国家申请的化合物专利:CN1657524、CN1305858、EP171723l、CN1906171、CN100503576、BR2005007743、JP2007523097、JP4682315、AR54853、US20080108668、US7795179等。

 

    目前在国内登记了原药、单剂以及混剂(唑菌酯+氟吗啉)25%悬浮剂,主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使用剂量100~200 g/hm2。

 

8  创制经纬


    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以β-酮酸酯为原料,经过衍生化得到新的吡唑中间体,最终成功开发了杀菌剂——唑菌酯。

 

    发明人在创制杀菌剂丁香菌酯(ISO通用名称coumoxystrobine,试验代号SYP-3375)的过程中,合成了很多β-酮酸酯类中间体,并将其进一步衍生化成含羟基的五元杂环吡唑环,同时结合天然产物strobilurin和丁香菌酯的结构,用吡唑环替代香豆素基团设计了通式化合物,并筛选出具有较高杀菌活性的二次先导化合物。经过进一步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发现用苯环替代吡啶环得到了生物活性更高的化合物。在创制过程中发明人合成了大量的含吡啶环和苯环的唑类化合物。

 

    接着,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普筛、初筛、复筛,通过各种评估,包括室内生测试验、田间试验、毒性试验、环境评估试验,最后确定唑菌酯(SYP-3343)为候选品种进行商业化开发。

 

9  合成方法


   经图1反应可制得唑菌酯。

图1  唑菌酯合成路线

 

tag: 农药快讯  农药信息  政策要闻  新闻资讯  专利过期产品  创制农药  新产品开发  跨国公司  农药上市公司  病虫害防治  传媒  期刊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923.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