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2 杀虫剂
2.1 氟噻虫砜(fluensulfone)
氟噻虫砜是安道麦公司(现属中国化工)开发的非熏蒸性杀线虫剂,其结构新颖,含有氟代烯烃、砜、噻唑基团。氟噻虫砜具有触杀活性,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线虫接触该药剂后,活动减少,进而麻痹并停止进食;受其影响,线虫产卵量减少,卵的孵化率降低,且幼虫成活率下降。氟噻虫砜对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等根结线虫均具有良好的活性,用于茄子、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黄瓜、南瓜、西瓜等瓜类作物及菊科、十字花科叶菜,马铃薯等作物。其施用简单,通常采用种植前滴灌或撒施,有效成分用药量在2~4 kg/hm2。
2014年起,氟噻虫砜先后获得美国、以色列、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登记;2016年,其在美国扩作至柑橘。2017年,氟噻虫砜获得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登记,用于水果和蔬菜,商品名Nimitz。氟噻虫砜2016年全球销售额为700万美元,均来自非农用领域。
2.2 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
氰氟虫腙是由日本农药和巴斯夫公司共同开发的氨基脲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新颖、独特,通过附着于钠离子通道受体,阻碍钠离子通行,进而害虫停止进食,致死。氰氟虫腙速效性较好,处理后15 min~12 h起效,害虫在1~72 h内死亡。氰氟虫腙防治谱广,对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以及白蚁、跳蚤等害虫均有效,可用于蔬菜、棉花、大豆、甘蔗、玉米等作物,也可在非农领域应用。
2007年起,氰氟虫腙先后在德国、奥地利、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智利、希腊、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登记。2017年,氰氟虫腙获得巴西登记,用于大豆、玉米、棉花、甘蔗、咖啡、柑橘等众多作物防治多种害虫,商品名Verismo。2016年,氰氟虫腙全球销售额为0.85亿美元,其96.6%的销售额来自非农领域;此外,其在马铃薯、梨果、水稻等作物上有少量应用。
2.3 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
氟啶虫胺腈是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亚砜亚胺类杀虫剂,作用于害虫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具有强激动活性。其适用作物包括大豆、棉花、谷物、果蔬、草坪等,对蚜虫、粉虱、稻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对棉花上盲蝽、水稻上褐飞虱有特效。氟啶虫胺腈通常采用叶面喷雾施药,有效成分用量较低,在12~150 g/hm2之间。
自2012年在韩国首次上市后,氟啶虫胺腈在巴拿马、印度尼西亚、危地马拉、越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上市或登记,用于棉花、油菜、大豆、谷物、果蔬和草坪等。2015年,美国因蜂毒问题,取消其所有产品登记。2017年,氟啶虫胺腈在爱尔兰、法国登记,商品名Transform和Closer,用于谷物、马铃薯、蔬菜和果园;在澳大利亚扩作至坚果树和鳄梨。2016年,氟啶虫胺腈全球销售额为1.05亿美元,其中,非农用领域销售额占其总市场的66.75%,其主要作物市场是谷物、棉花和大豆。
2.4 环溴虫酰胺(cyclaniliprole)
环溴虫酰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开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开发代号IKI-3106。其作用机理与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有所不同,其作用于鱼尼丁受体变构体,而非完全鱼尼丁受体作用剂。环溴虫酰胺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对棉花、果蔬、马铃薯、茶树、坚果树、大豆等作物上,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害虫有效。
2017年,环溴虫酰胺首先在韩国登记并上市;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登记,用于水果、蔬菜、葡萄和坚果树。环溴虫酰胺亦已向加拿大、日本、欧盟申请登记。
2.5 tioxazafen
Tioxazafen是孟山都公司于2013年开发的新型杀线虫剂,含有3,5-二取代-1,2,4-噁二唑结构。其通过干扰线虫核糖体的活性而起效。Tioxazafen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因此开发用作种子处理剂。其防治谱广,对大豆上孢囊线虫、根结线虫和肾形线虫,对玉米上根腐线虫、根结线虫和针线虫,对棉花上肾形线虫和根结线虫等均具有良好的防效,而且可提高作物产量。Tioxazafen与现有杀线虫剂无交互抗性,可用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是线虫抗性管理的重要工具。
2017年,tioxazafen在美国登记和上市,用于玉米、大豆和棉花,商品名NemaStrike。同年,加拿大建议登记tioxazafen,商品名MON 102133 SC。
3 除草剂
3.1 吡唑草胺(metazachlor)
吡唑草胺是巴斯夫公司于1979年上市的乙酰苯胺类除草剂。其具有选择性,由植株下胚轴和根吸收,通过阻止敏感植株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细胞分裂,影响植株生长。吡唑草胺苗前或苗后早期施用,防除油菜、大豆、马铃薯、烟草、果蔬等作物田禾本科杂草看麦娘、马唐、野燕麦、稗草、早熟禾、狗尾草,阔叶杂草荨麻、苋菜、洋甘菊、繁缕、婆婆纳等。
2017年,吡唑草胺获得澳大利亚登记,用于油菜,商品名Butisan。此前,吡唑草胺主要销售市场在德国、法国、捷克、荷兰、英国等欧盟国家。2016年,吡唑草胺全球销售额为1.65亿美元。油菜是吡唑草胺最大应用作物,其在油菜上的销售额为1.23亿美元。
3.2 氯氟吡啶酯(florpyrauxifen-benzyl)
氯氟吡啶酯为陶氏益农开发上市的激素类除草剂,具有新型芳基吡啶甲酸酯结构。其具有内吸性,通过植株叶和根吸收,经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并与植株体内激素受体结合,刺激细胞过度分裂,而发挥除草活性。氯氟吡啶酯现开发用于水稻,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苘麻、泽泻、苋菜、慈姑等阔叶杂草,以及多种莎草科杂草,其对多种抗性杂草也有一定的防除效果。
2017年,氯氟吡啶酯获得美国登记,用于水稻和水体使用,商品名GF-3206、GF-3301、GF-3480(氯氟吡啶酯与氰氟草酯复配剂)、GF-3565(氯氟吡啶酯与五氟磺草胺复配剂)。其用于水体,主要防除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水皮莲(Nymphoides cristata)。2016年,氯氟吡啶酯在中国登记。
3.3 氟氯吡啶酯(halauxifen-methyl)
氟氯吡啶酯也是陶氏益农开发上市的激素类除草剂,与氯氟吡啶酯具有类似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其通过植物的茎、叶、根吸收,在植株分生组织积累,从而发挥除草活性。其与氯氟吡啶酯的作用位点相对较多,因此可以用于抗性治理。氟氯吡啶酯在极低的用量下(5 g/hm2)即可有效防除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以及一些恶性杂草。其适用于谷物,苗后使用。
2017年,氟氯吡啶酯在意大利登记,用于谷物,商品名Arylex。此前,氟氯吡啶酯在中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拉圭等国登记或上市。氟氯吡啶酯尚处于商品化初期,其2016年全球销售额为1,000万美元。大豆、谷物是其主要作物市场。
3.4 双环磺草酮(benzobicyclon)
双环磺草酮是由日本史迪士公司于2001年上市的三酮类除草剂,Gowan公司取得其在美国和欧盟水稻上独家销售权。其为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选择性,经由杂草根和茎吸收,传导至整个植株,使得植株新生组织失绿、白化而死亡。双环磺草酮主要用于水稻直播田和移栽田,苗前或苗后早期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其有效成分用量在0.2~0.3 kg/hm2之间。
2017年,双环磺草酮在美国登记上市,用于水稻,商品名Butte(双环磺草酮与氯吡嘧磺隆复配剂);在哥伦比亚登记,用于水稻,商品名Avanza 400 SC。此前,双环磺草酮主要在亚洲地区的韩国和日本上市,主要作物市场是水稻。2016年,双环磺草酮全球销售额为1,000万美元。
3.5 tolpyralate
Tolpyralate是日本石原产业开发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苯甲酰基吡唑结构,开发代号SL-573。其适用于谷物和玉米,苗后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高水麻(Amaranthus tuberculatus)、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狗尾草(Setaria faberi)等。其有效成分用量在30~50 g/hm2之间。
2016年,tolpyralate首先在日本登记,商品名Brucia Flowable。2017年,tolpyralate在美国上市,用于玉米、甜玉米和爆裂玉米,防除阔叶杂草,商品名Shieldex 400 SC;在加拿大登记,用于玉米、甜玉米和爆裂玉米,商品名Tolypyralate 400 SC。
3.6 氟吡草酮(bicyclopyrone)
氟吡草酮是先正达公司开发上市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也含有三酮结构。其主要用于防除小麦、大麦、玉米、甘蔗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草甘膦抗性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氟吡草酮通常在苗前或苗后施用,有效成分用量在37.5~300 g/hm2之间。氟唑草酮适配性良好,多以复配制剂上市,也可桶混施用。
2014年后,氟吡草酮先后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登记和上市。2017年,氟吡草酮在澳大利亚登记和上市,用于小麦和大麦,商品名Talinor。该制剂为氟吡草酮与辛酰溴苯腈、安全剂解草酯的三元复配制剂。氟吡草酮2016年的全球销售额为2,000万美元,其中在玉米上的销售额为1,200万美元。
(全文续完;此文首登于《现代农药》2018年第1期)
农药快讯, 2018 (6):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