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徽省小麦已经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前几天的高温,小麦生长非常快,小麦赤霉病防治近在眼前。4月4日下午,省农委举办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主持会议并通报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形势和工作安排,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张韪、安农大植保学院丁克坚教授、省农业气象中心岳伟副研究员、省植保总站站长黄秋云就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控方面的记者提问给予了回答。
发布会主要内容如下:
1 2018年小麦赤霉病或大暴发
小麦赤霉病是安徽省麦区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该省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部分年份有秆腐危害。若防控不力,不仅造成小麦产量、品质大幅下降,还影响小麦收购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受气候和栽培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该省发生范围和程度有逐年扩大与加重的趋势。2012年、2015年、2016年3年大发生,发生范围从常发区的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北扩到淮北主产麦区,发生范围已覆盖全省。
据省气候中心预报,4月安徽省淮北地区降水较常年略偏多,沿淮及淮河以南偏少,其中江南偏少两成以上;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4月中下旬沿淮淮北出现连阴雨的可能性较小,4月中旬前期(13~15日)有1次较为明显冷空气过程。
4月淮北地区降水较常年略偏多、气温偏高,有利于赤霉病发生;4月中旬前期的冷空气过程易伴随降雨,与合肥及其以南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有利于赤霉病流行;此外,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降雨虽偏少,但历年降水均值大,且4月份气温偏高,基本能满足赤霉病大流行的气象条件。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丁克坚表示:“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与气象条件关系非常密切。2012年以前,我们都认为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赤霉病就会大流行。近年,我们研究发现,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气象因子除了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关系密切之外,还与当时的田间湿度、雾霾、日照强度等因素有关系。降雨日数多、田间湿度大、雾霾重、阴天多,都会加重赤霉病发生。小麦赤霉病可控可防,但不可治,所以,预防是关键。”
据安徽省植保总站近期调查,田间小麦赤霉病菌源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加上气象预报4月份天气条件比较有利于发生,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全省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200万亩次,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2 防控工作准备情况
(1)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省政府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3月31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农委把小麦赤霉病防控作为春季农业生产重点工作。成立由委领导挂帅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指挥部,强化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
(2)强化监测,及时预警。为准确掌握小麦赤霉病趋势,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省植保总站先后2次组织省、市、县三级会商,及时发布了小麦赤霉病长期和中期趋势预报,制订了防治技术意见。
3 "一喷三防"补助恢复
去年,财政取消了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而今年,则有一重大利好消息传来,中央财政恢复了小麦 “一喷三防”补助政策。
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张韪介绍,目前,省农委种植业局、植保总站已经拟定实施方案,跟踪资金动向。一旦中央财政资金下达,将立即拨付到小麦主产区,对前期开展“一喷三防”工作的地方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这里也要提醒农民朋友,提早备好对路农药,抓住季节开展预防。小麦产区各级农业部门也要抓紧农时,推进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4 第1次用药是关键
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丁克坚教授特别提醒,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还面临着一个新情况,即今年小麦苗情更为复杂。由于去年该省播种期间遇雨导致播期推迟,小麦生育进程推迟,长势不均衡,花期不一致,就是同一块田里都出现了“大小苗”的情况,同样的田同样的品种,有的抽穗有的还没穗,这就导致赤霉病防控期会延长,给防控增加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尤其要重视第1次药防工作。也就是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这个关键阶段,抓紧用药防治。 (安徽农资 安徽日报)
农药快讯, 2018 (8):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