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是气候型病害,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发病严重时可造成绝收。该病发生流行与田间菌源数量、小麦品种抗性、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日和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我省(江苏,下同)小麦赤霉病田间菌源充足,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均不强,遇适宜发病条件极易造成大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条件是赤霉病发生严重与否的关键。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以上阴雨和多雾天气,就可能造成赤霉病大流行。相反,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不出现连续阴雨和多雾天气,发生赤霉病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我省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大致在4月中下旬,此期是否出现连续降雨天气会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据江苏省气候中心气候趋势预测,4月全省范围内共有3次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3~5日、22~24日、27~29日。月降水量:淮北地区45~55毫米,比常年偏多0~2成;江淮地区60~70毫米,比常年偏多0~2成;苏南地区65~80毫米,比常年偏少0~2成。4月下旬的两次降雨过程与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极易导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应注意防治。
据江苏省植保植检站发布的病虫测报信息,预计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4级,苏南、沿江、里下河及沿淮局部地区5级,淮南地区与2016年相近;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高温高湿天气,发生程度还将加重;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
对小麦赤霉病,防重于治,错过防治适期再用药防效会下降。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为初花期(扬花株率5%~10%),生产上可以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有小麦开始扬花时开始用药防治。用药宁早勿迟,小麦穗期阴雨天多时应抢在雨前或趁雨隙适当提前施药。小麦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或品种易感病,应在首次施药后间隔5~7天再防治1次。后期可以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和小麦扬花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补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适用药以戊唑醇、氰烯菌酯等药的混配剂为主,如氰烯•己唑醇、氰烯•戊唑醇、戊唑•咪鲜胺、戊唑•噻霉酮等。
农药快讯, 2018 (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