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马忠华团队揭示了病原真菌中麦角甾醇合成调控的新机制
更新时间:2019-04-17 点击量:3712

    2019年3月15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马忠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 phosphory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regulates sterol biosynthesis in Fusarium graminearum》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揭示了小麦赤霉病菌中一个新的转录因子被HOG信号途径磷酸化修饰后,招募染色质重塑复合体调控麦角甾醇合成的新机制,该结果为真核生物甾醇合成调控研究提供新视角。

 

    甾醇是真核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膜的完整性、膜结合酶的活性、膜的流动性以及细胞物质运输等起着重要作用。麦角甾醇是真菌中特有的一类甾醇,如果麦角甾醇合成受阻,膜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受到严重损害,最后导致菌体细胞死亡。因此,针对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人们已经成功研发了数十种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SBI),广泛应用于防治人类和植物的真菌病害。

 

    禾谷镰刀菌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重要病原真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大面积小麦—玉米轮作和秸秆还田等因素的影响,赤霉病在我国呈加重发生态势,严重影响小麦稳产丰收。此外,病菌产生的多种有毒性的真菌毒素,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每年造成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生产上由于缺乏高抗赤霉病的作物品种,当前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喷施杀菌剂仍是赤霉病防控的重要措施。戊唑醇和丙硫菌唑等SBI(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药剂对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在药剂选择压力下,病菌容易对SBI药剂产生耐药性,进而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马忠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SBI药剂能够诱导药靶基因(FgCYP51s)高水平表达,进而引起病菌的耐药性。进一步解析药靶基因高表达的分子机制发现,SBI药剂能够激活病菌体内高渗透甘油(HOG)激酶信号途径,该途径上被激活的Hog1激酶进入细胞核,进而磷酸化转录因子FgSR,磷酸化的FgSR将染色质重塑复合体SWI/SNF招募至药靶基因(FgCYP51s)的启动子区,对染色体进行重塑,引起药靶基因高水平转录。有趣的是,该类转录调控因子仅仅存在于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的真菌中,表明该转录因子SR有望成为治理真菌耐药性的关键靶点。

 

    论文第一作者为刘尊勇博士后,马忠华教授和尹燕妮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    (来源:浙大农学院办公网)

 

农药快讯, 2019 (7): 8.

tag: 麦角甾醇  新机制  合成调控  马忠华  小麦赤霉病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1934.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