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曹涤环  胡建辉 更新时间:2012-10-18 点击量:1358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带病种子、病稻草堆和未腐熟的含稻草肥料是每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秧苗或成株叶片受侵发病后,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一方面,因今年早稻稻瘟病在不少地方发生严重,为晚稻提供了充足的菌源;另一方面,因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一些原来比较抗病的杂交晚稻也容易感病,因而造成连续多年晚稻稻瘟病重发之势,在防治上不能掉以轻心。
    病害症状  该病因危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类型,一般以叶瘟和穗颈瘟对晚稻的危害较大,在大发生年份常可在晚稻抽穗期间造成大量因该病引起的白穗和死孕穗,其不同类型的症状介绍如下:① 叶瘟。秧苗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在感病品种上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是梭形病斑,两端常有向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浅黄色晕圈,背面有灰色霉层,这种病斑扩展较慢。感病品种在有利发病气候条件下,叶子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这种急性病斑的出现是此病流行的预兆。在高度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仅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不产生孢子。② 节瘟。多在穗颈以下第一、二节上发生,初呈黑褐色略凹陷小斑,后扩展至整个节部变黑,节部收缩、易断,影响结实。③ 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围绕穗颈和小枝梗产生淡褐色或黑褐色的变色部,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局部枝梗发病形成“阴阳穗”,迟的则谷粒不饱满。④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或护颖上,谷壳发病早的可使谷粒成为灰白色的半壮谷,发病迟的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
    重发原因  ① 品种抗性。生产上须注意选用对稻瘟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适合在生产上应用的综合性状好、对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较少。在主推晚稻品种难以短期内大面积更换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对该病的防治。一般品种硅化细胞多抗病性较强;就不同类型而言,籼稻较抗扩展,粳稻较抗侵入;水稻分蘖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出叶当天最感病。5天后抗病性增加。② 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植株抗病能力差。氮肥施用过多过迟,引起稻株疯长,叶质柔软披垂,易受病菌侵害;在氮肥过量情况下,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砂质土壤易发病;肥田过度干旱后遇降雨或灌水,易诱发稻瘟病流行;施用无机肥较施用有机肥发病重;长期深灌的稻田和冷浸田、漏水田易诱发稻瘟病。由于氮肥施量过大,氮、磷、钾比例失调,导致茎秆柔嫩,群体抗性变劣,无效分蘖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倒三叶叶片肥大,开度超过30厘米以上,使田间荫蔽严重。此外,栽插穴数过密,晒田不及时,土壤理化性能不好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③ 菌源充足,造成再侵染循环。通过调查,在旱育秧操作过程中95%以上农户采用稻草覆盖,且大都连续又用同一块秧田,这样由于稻草和老秧田内菌源充足,加之近年采用收割机收割,留茬较长,稻草较多,加重了翌年侵染,形成恶性循环。④ 气候因素。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达6~10小时的情况下,稻瘟病就易发生。如果旬平均温度为24~28℃,且有一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稻瘟病就易流行。多雨、多雾、多露、少光照天气易发生稻瘟病。雨日较多,低温日照长,晚稻生长差,8月叶瘟盛发,9月中旬之后受强冷空气影响,9月上中旬连续低温多雨,平均温度20.37℃,晚稻正处于最易感病的破口抽穗期,加之前期苗叶瘟普遍,菌源足,穗期又碰上持续阴雨,促使暴发流行;而10月上旬温度又回升到23.4℃,比常年高,利于病害扩展。⑤ 防治方法不对路,技术措施不到位。在稻瘟病的药剂防治上仍和其他病虫害一样采取总体防治的策略,但由于稻瘟病的发病是贯穿水稻一生,必须控制好几个防病的关键时期才能有效,如总体战防治时间一般在8月中旬前后,而穗颈瘟的始见期都在9月上旬至中旬,显然采取一次总体战防治是不行的,必须在总体战之后单独进行再次防治,同时农户在选用农药品种、施药方法、施药时间上都很难把握,使其病害越治越重。
    防治措施  ① 减少病菌初次侵染来源。做好病稻草处理和种子或秧苗的消毒灭菌工作。带菌稻草最好集中烧毁或堆沤成有机肥还田,种子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消毒灭菌。②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栽培质量,增强晚稻的抗病能力。改变田间小气候来控制病菌的流行和侵染,突出合理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适当施用草木灰等含硅质肥料,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等。③ 药剂防治。在开展药剂防治时,应结合做到四看:一是看品种确定防治重点。品种的抗性强弱,对晚稻穗颈瘟的发生流行有明显的差异。据了解,同一地区常规稻大面积连续种植6年以上、杂交稻4年以上的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会衰退,是防治重点。在这些品种中又以施氮过量、过迟的田块病害重,要优先施药,做好穗期保护。二是看病情确定防治对象田。凡是发生叶瘟的晚稻就容易感染穗瘟,特别是发生剑叶瘟、叶枕瘟的晚稻,往往导致稻瘟严重发生。多年来的实地调查表明,有许多晚稻田因开始不见穗瘟而未被列入防治对象田,后来却发生了中、重度甚至暴发性的穗颈瘟,在短期内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凡是在一个地区种的是易感品种或易感病组合,如遇上低温阴雨,或多雾,或高温闷热等有利于穗瘟流行的天气,尤其是老病田、施肥多的高产田,即使孕穗期未发现叶瘟,也要同有叶瘟的丘块一样列入防治对象田。三是看感病期确定防治适期。预防晚稻穗瘟必须抓住破口期至灌浆阶段,尤以破口齐穗期最易感病,是预防晚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过去不少农户只重视打“现白药”,这是防治穗颈瘟上的最大失误,因为农药对已出现的白穗是毫无作用的。应该严格掌握适期喷药2~3次。首先要在破口5%左右的破肚期打好第一次药,在这一防治适期内如遇到阴雨天气,应抓住停雨间隙时段喷药防治,防止病菌侵入稻穗蔓延为害;到抽穗70%~80%的齐穗期,再喷第二次药;齐穗后5~7天,遇到有利穗颈瘟发生的天气,还要进行第三次喷药。防止乳熟期、蜡熟期发生穗颈瘟和枝、梗瘟。四是看农药品种定用药剂量。长期以来,防治稻瘟病的农药有:稻瘟净、异稻瘟净、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克瘟散(敌瘟磷)、三环唑等。实践证明,前5种农药防治稻瘟病,效果均不理想,不宜再使用。有习惯使用三环唑的,应抓住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喷药,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25~30公斤细喷雾。若用药2次,第一次喷药宜在水稻孕穗期,第二次喷药可间隔12天后再施用。根据大田药效试验结果,将目前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农药品种介绍如下:① 加收米(春雷霉素)、热必斯、(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② 13%灭稻瘟一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③ 45%瘟特灵悬浮剂每亩用药100克对水75公斤喷雾。④ 40%瘟毕克乳油每亩用药80~100毫升对水75公斤喷雾。⑤ 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对水75公斤喷雾。⑥ 稻可宁35%己唑·稻瘟灵悬浮剂,水稻移栽前5~10天每亩用药30克,分蘖期至抽穗前发病初期或破口前5~7天每亩用药60~80克。
tag: 晚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23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