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蔬菜,包括白菜、萝卜、甘蓝、油菜、花椰菜等,在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丰富早春淡季蔬菜市场供应,温室反季节蔬菜广泛种植。然而,十字花科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同样会受到多种病害的威胁。现阶段我国已知的病害有30多种,其中霜霉病、软腐病及黑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中较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甚至带来毁灭性的危害。冬季雾、露天气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大对十字花科蔬菜的霜霉病、软腐病和黑腐病等病害的防治。
1 霜霉病
霜霉病是危害白菜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到包心期均可发生,发病后严重影响白菜包心,造成减产损失,发生面积广泛,在各白菜产地均有发生。
1.1 发病规律及条件
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其发生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主要有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多雾多露,低温且雨水较多,田间通透性较差,日照不足,高湿,过于密植,连茬连作,养分不足造成的长势较弱等条件下易发病流行。孢子囊产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8~12℃和7~13℃,侵染最适温度为16℃,潜育期3~4 d,在水滴或水膜中和适温下,经3~4 h即可萌发。菌丝体在寄主体内生长要求温度20~24℃。卵孢子萌发的温度大致与孢子囊一致。卵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从幼苗茎部侵入。
1.2 发病症状
霜霉病为害叶片、花梗、花器和种荚。幼苗期发病,初期叶片背部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病斑,发展后受叶脉限制成呈多角形或不规则状黄褐色病斑。潮湿时子叶及子茎上有时出现白色的霉层。真叶期发病在不同的十字花科蔬菜上表现有所不同,在白菜上叶正面出现多角形的黄色病斑,潮湿时在叶背面可生出白色霉层。病斑多时,互相连接可引起叶片大面积的枯死。包心期发病,初期可见边缘不明显的水渍状淡黄色病斑,发展后病斑扩大连片,叶片发黄皱卷、枯死,病叶由外叶向内叶发展,严重时可造成大白菜植株不能包心。湿度大时,病斑可产生白色霜状霉。花器受害后肥大、畸形,花瓣绿色,久不凋落。花蕾被害时,上生黑色条纹,潮湿时也可长出白霉。种荚受害变淡黄色,可产生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囊梗),结实不良或不实。地下被害根部,表现为灰黄色至灰褐色的斑痕(如萝卜、根芥菜等),在储藏期内根易腐烂。
1.3 防治措施
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应采用以栽培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毒病的品种一般都抗霜霉病,目前各地均培育或筛选出了一些适合当地的抗大白菜霜霉病的品种。如:黑龙江的龙协白一号、佳白一号;天津的津青九号;北京的新二号、新三号、中白四号;山西的太原二青、晋菜三号;河北的冀杂一号;山东的鲁白二号、鲁白三号;河南的郑杂二号、郑杂三号;陕西的秦白一号、秦白二号等。
(2)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晒种,温汤浸种消毒,消毒可使用的药剂有35% 的阿普隆粉剂、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一般采用以种子重量0.4%药粉干拌。若种植方式为直播,种子处理时应强调大面积统一进行,以避免未拌的种子将病害带入田间。
(3)加强栽培管理。选好地块,选择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排水畅通、发病率低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洁田园。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如与瓜类、葱蒜类等作物实行科学轮作,也可与水田作物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及邻作,提倡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株行间通风,及时清理水沟,保持排灌畅通;增施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苗期不可缺水,蹲苗不易过长,合理灌水施肥,收获后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翻。
(4)化学防治。不同的十字花科蔬菜进行化学防治的时期不同,如秋播大白菜,一般在苗期、莲座末期及包心初期进行防治。可选用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乙磷铝(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 d施药1次,连续喷洒2~3次。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于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可用70%代森锰锌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 d喷药1次,共2~3次,均匀喷雾,特别注意植株下部叶片也应喷到。用药时应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避免病原菌抗药水平升高而影响药剂防治效果。
2 软腐病与黑腐病
2.1 软腐病
2.1.1 发病规律及条件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是全国普遍发生的病害,又称水烂、烂疙瘩或腐烂病,是大白菜和甘蓝包心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与病毒病、霜霉病合称为3大病害,在生长、贮藏及运输过程中均可发生。严重发生年份可造成大白菜减产50%以上,甚至成片无收;在运输、销售、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会加重损失。该病还危害莴苣、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等多种蔬菜,但以白菜、甘蓝和萝卜受害最重,造成严重损失。
白菜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生长发育温度为4~36℃,以27~30℃为最适。致死温度50℃(10 min)。不耐干燥和日光。病原细菌可在病株、病残体和未腐熟的农家肥中越冬,通过昆虫、雨水及灌溉水传播,从伤口(自然裂口、虫伤、病痕及机械伤)侵入,病菌从裂口侵入后发展迅速,损失最大,通常则以虫伤侵入为主,虫口密度大的田块发病常重。大白菜苗期病菌也可从根毛区侵入,通过维管束向地上部运转,或潜伏在维管束中,成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的菌源。若苗期缺水、缺肥,生长中后期多雨,叶柄易产生自然裂口,即久旱遇雨病害较重。低温阴雨天采收花薹,伤口处于浸水和缺氧状态,不易愈合,病害亦较重。凡植株生长中后期遇多雨的年份,或地势低洼、田间易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忽高忽低的田块及平畦栽培、播种过早往往病重。高垄栽培不易积水,病菌侵染机会少,发病轻。
2.1.2 症状识别
甘蓝、白菜多从包心前期开始发病,一般外叶基部先发病,病部呈水浸状微黄色病斑,后扩大呈黄褐色而腐烂,并发出恶臭味。经1~2 d后,菜株枯黄,外叶萎垂脱落,叶球外露,病组织内充满污白色或灰黄色黏稠物质,最后整株死亡。从伤口处发病初期浸染呈半透明状,以后扩展成明显的水渍状,表皮下陷,有污白色细菌溢脓。内部组织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病株一踢即倒、一拎即起。病害亦可引致叶球内部腐烂。发病轻的植株,病菌潜伏于组织中,在北方窖藏期发病,引起“烂窖”。
萝卜感病后,常从根尖、根颈和伤口处开始呈现水渍状软腐,并向上蔓延,以后病部上下发展呈软腐状,病健部分界明显,常有汁液渗出。感病植株根部维管束变黑,严重时心髓腐烂干枯。
2.2 黑腐病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病害,秋播及越冬蔬菜发生普遍。主要危害不结球白菜、结球白菜、薹菜、花椰菜、青花菜、荠菜、甘蓝、球茎甘蓝、孢子甘蓝、芜青甘蓝、羽衣甘蓝、紫甘蓝、萝卜、芥菜、芥蓝等10余种十字花科蔬菜,其中以甘蓝、花椰菜、萝卜受害最重,白菜次之。重病地区或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在贮藏期可继续危害而加重损失。
2.2.1 发病规律及条件
黑腐病由黄单胞杆菌属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黑腐病变种病原细菌侵染致病。发病适温为25℃~30℃。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遗留在土壤内或采种株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1年以上,在种子上可存活28个月,可借暴风雨、灌溉水、肥料、农事操作、带菌菜苗及昆虫等传播并侵染。种子带菌为主要病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因素,播种后病菌从幼苗子叶叶缘侵入,再进入维管束蔓延扩散引起发病成为系统性病害。带病菜种株栽植后,病菌可从果柄维管束进入种荚使种子表面带菌,并可从种脐侵入使种皮带菌。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因素与软腐病相近。
2.2.2 症状识别
黑腐病在甘蓝、花椰菜上,主要为害叶片,在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使维管束坏死变黑。种子出土前染病不能出苗;出土后受害子叶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叶脉上出现黑点状斑或黑色条纹,根髓部变黑,幼苗枯死。成株期发病,病菌由水孔侵入,多从叶缘开始,再向内延伸呈“V”字形的黄褐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有时病菌沿叶脉向里扩展,形成网状黑脉或黄褐色大斑块;病菌如从伤口侵入,可在叶片的任何部位形成不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剖开球茎可见导管变黑色。叶柄染病,病菌沿维管束向上扩展,使部分菜帮淡褐色干腐,叶片歪向一侧,半边叶片或植株发黄,外叶干枯脱落,甚至瘫倒。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黄褐色菌溢或油浸状湿腐。重者茎基部腐烂,植株萎蔫,髓部中空,黑色干腐。天气干燥时,叶片病斑干而脆,严重时外叶枯死、脱落,影响包心。湿度大时,病部腐烂,但没有臭味。种株发病,叶部病斑亦呈“V”字型,叶片脱落,花薹髓部暗褐色,最后枯死。萝卜受害叶片和白菜相似,也产生“V”字型褐色病斑;块根外观症状不明显但维管束变黑,内部组织黑色干腐,严重者形成空心。
白菜黑腐病,幼苗被害,子叶呈水渍状,根髓部变黑,养分输送受阻而逐渐枯死;成株期被害,病菌多从叶缘或伤口开始,向内扩展,在叶片上产生“V”字形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有时叶片枯死叶脉呈褐色;有时病菌从伤口侵入,可引起菜帮干腐,维管束变黑色。
萝卜等肉质根蔬菜受害时,叶片和白菜症状相似,也产生“V”字型褐色病斑;块根外观症状不明显但块根的维管束变黑色,内部组织干腐状,严重者形成空心,导致地上部萎蔫或外叶变黄下耷。
黑腐病病菌的繁殖蔓延有时限于茎秆或叶片一侧,而另一侧则仍可正常生长。因此黑腐病出现时时常可见蔬菜叶片两边不等、中肋部分坏死、叶柄歪曲畸形等现象。在田间黑腐病有时和软腐病并发加剧病情,但此病腐烂时无臭味,可与后者区别。
2.3 防治措施
对于软腐病和黑腐病可采取加强栽培管理、种子处理、防治害虫、利用抗病品种、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栽培地块时应避免与十字花科、茄果类、瓜类蔬菜连作,尽量选麦茬豆科地,可与大蒜套作。秋后深翻,消灭菌源;选择高岗地或高垄栽培,播前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减少病菌侵染;秋菜适当晚播,使包心期避开传病昆虫的高峰期;合理施肥,肥料充分腐熟,及时追肥,培育壮苗、壮株;减少伤口;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严防大水漫灌;天旱及时浇水,避免裂土伤根。每亩用消石灰150 kg,分1~2次撒施,可调节土壤pH值,抑制病菌繁衍,提高作物的抗病力。若发现病株应立即拔出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冬季棚室还应注意调节湿度及温度,避免高温高湿而使棚内蔬菜成为病菌繁殖的“温床”。
(2)种子处理
采用无病种子,留种时应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种子消毒:① 温汤浸种。用冷水预浸10 min,再用50℃温水浸20~30 min捞出后用冷水降温再催芽播种;② 高温干热消毒。干燥种子在60℃条件下干热灭菌6 h。③ 生物、化学浸种。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 h,或用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20 min;也可用50%福美双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
(3)及时防治病虫害
及时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种蝇等害虫,减少虫伤口。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 500倍液灌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4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进行喷雾。发病初期及时喷药,注意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可用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新植霉素4 000倍液、14%络氨铜350倍液、农抗751水剂100倍液、50%代森铵800倍液、10%高效杀菌宝300倍液、30%绿得保400倍液、20%喹菌酮1 000倍液进行喷雾,间隔10 d,连续2~3次。用药时应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避免病原菌抗药水平升高而影响药剂防治效果。
农药快讯, 2019 (24):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