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0年第2期
  文章:59篇
从中央工作经济会议看2020年我国农药业发展机遇、挑战和趋势
更新时间:2020-03-02 点击量:133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2019年12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这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而农业与农药等生产资料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必将给农药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理解把握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做好2020年农药业的各项工作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我国农药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新要求、新理念将给农药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最关键的因素是市场。市场由多个要素所构成,但就市场内部来看,最主要的还是供求关系,重要的是供给侧,当然还有市场外部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会对农药工业发展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

 

  2020年,中国农药工业发展的环境并不宽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2020年世界经济仍将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

 

  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国内方面,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2020年农药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安全生产领域存在潜在风险,农药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势必影响2020年的农药发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都要求我们从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新的思路。

 

2  2020年我国农药业发展趋势预测

2.1  优化产业结构步伐将加快,创新提升将成为2020农药业发展的主旋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2020年的重要任务,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而我国农药生产以仿制为主,农药制剂相对落后,同质化产品多,新品研发较为薄弱,其技术进步及创新能力依然有待加强,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后劲,我国农药行业整体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同时,产能过剩一直是国内农药行业的一个“顽疾”,近几年来,农药生产企业对较有前途的产品一哄而上,盲目扩张已成了通病,很多主流药尤其是原药供大于求,不得已只有低价出口国外。事实证明,产能过剩最终只会酿成苦果,不仅严重制约企业业绩增长,而且重复建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与高质量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一个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结构是否合理。从整个产品结构来看,农药行业面临着原药“强”、制剂“弱”的局面,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低层次竞争上,整个行业同质化还相当普遍,概念炒作依然盛行。我国要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上随着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必须加快农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种植业结构相适应。为此,要充分利用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要按照新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项目分类要求,加大对于鼓励类的资金投入,适时对限制类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还必须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对2020年农药工业发展而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加速提升是中国农药的根本出路。产业提升意味着农药工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下更大功夫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以提高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推动农药工业发展模式从数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推进2019年农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智能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改善品种质量,增加附加值,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提升产业,让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为此,企业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着力突破制约农药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农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支持农药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内农药企业应由产能扩张积极向研发驱动和营销创新转型,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以特色求生存,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避免同质化竞争才能获胜。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将有力促进农药新产品、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建立。要在有限的人均耕地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们对粮食、纤维、油料等农产品的需求,就必须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加强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而农药是加强植保、发展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农药工业在构建和谐植保,推进绿色农业、数字农业,确保我国农产品安全方面将不断创造新的作为。

 

2.2  高效、安全、经济、环保农药将成为2020年农药发展主方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对于农业来说,发展农业生产是为了粮食安全,而粮食安全战略,并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口粮安全”,而是“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等带有“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目前中国的灌溉率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灌溉率,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专家指出,在强调粮食产量的时代,尽管中国实现了粮食多年增产,但在增产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的代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成因和特点,紧盯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对症下药”,还要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绿色发展,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高治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只有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去考虑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才能得到切实可靠的保障,这也给我国农药发展提出了方向,即发展高效、安全、经济、环保农药。

 

  据统计,目前中国粮食生产平均每公顷使用农药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但实际利用率却仅达三成以上,还有化肥也是如此,未被充分吸收的化肥农药使大量土地受到严重污染。加上当前食品及农产品安全被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尤其是农产品安全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而生物农药在加快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推动农产品出口、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笔者咨询相关农业部门专家,迄今为止,在山东胶东许多地方,生物农药都很受欢迎,尤其是农产品出口的县市,更是把生物农药的推广放在首位,除了果蔬外,还有30多个品种的农产品生产均使用生物类农药,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了日本和欧盟标准,畅销国内外市场;还有中草药、茶叶、花生等一些经济作物使用了生物农药后,销售通畅、产销两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笔者预测,在国家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政策下,高效、安全、经济、环保农药将成为2020年农药发展主方向。

 

2.3  农药对外开放力度将会加大

  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战此起彼伏,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药对外开放。就我国农药出口来看,中美贸易争端对我国农药出口影响不小。从目前公布的农药出口数据来看,我国农药行业2019年上半年农药进出口形势较为严峻,出口仅同比增长1.9%,有73.72万吨出口量。2019年上半年我国农药进出口总额再上新台阶,达44.73亿美元,但农药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只有2.4%,远低于2018年涨幅8.3%。其中,农药出口总额41.78亿美元,仅仅增长2.6%。单边保护主义给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很坏的影响,世界经济前景仍存在下行风险,中美贸易摩擦永远在路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农药出口势必受到影响,未来情况不容乐观。但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农药生产国,随着“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政策的实施,国内农药需求呈现下降趋势,由于中国农药产量过剩,三分之二产品仍将依赖出口。而在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前景未明,出口形势不太乐观的形势下,中国农药三分之二产品靠出口的压力不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加强、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这3个“更”,要求我们在空间布局、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发力,继续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这为我国农药工业的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020年国家将会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调整增值税税率、加快出口退税等)、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面扩大开放,这将为农药出口带来新的机遇。围绕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的外贸增长点,巴基斯坦、菲律宾、柬埔寨、孟加拉、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家农药需求在增加,与我国农药国际交流合作在逐步深化,这都是出口的新机会,加大对这些国家农药的出口力度,无疑是好出路。

 

  长期以来,美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但农药进出口企业不应“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开拓眼界,应积极开展国际多边合作,稳定农药出口增速,降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要提高开拓市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千方百计巩固传统市场,不遗余力开拓新兴市场,及时调整市场布局,对原关税壁垒较高、潜在市场容量大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力量重点突破。我们要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的发展,及时监测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综合分析长期趋势和短期变化,结合国内宏观调控需要,积极研究对策,努力扩大农药出口。

 

  对于农药出口企业来说,应该顺势而为,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消化成本上升压力,提高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定价话语权,特别是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防范汇率风险等方面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有实力的农药企业还可以围绕“一带一路”,积极走出去,参与产业并购和重组,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农药业走向国际市场,推动2020年我国农药出口的顺利进行。

 

2.4  2020年农药业发展环境和市场前景总体上依然看好

  近年来,世界粮食危机出现,很多地方粮食缺乏,我国也同样存在着粮食安全问题,尽管“连增”,但粮食的供求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连增”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像我国这样人口超级大国的粮食供求压力,粮食的危机唤醒了政府对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粮食产量的增加是有极限的,尤其是政策效应的极限更加明显。

 

  基于对“连增”以后粮食供给的担忧,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位列2020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中,这就说明要继续强调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而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定优化粮食生产,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还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定提高农药利用率,确保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还要以农民为主体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这些政策是对农民种粮的最大支持,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等于间接地加大农业的各项直接补贴,加上继续实行的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以及政府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必将成为2020年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会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种田大户和各种农业合作社、田园综合体等的兴起。

 

  所有这些,都为2020年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也同样为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地保证。在坚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下,2020年农药需求总量基本持平,但供给质量将大大提高,供需结构将得到改善,如农药助剂、种衣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将会有很好的市场表现,尤其是特色小宗作物用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将会成为市场亮点。

 

  2020年进入到“十三五”规划第5年,对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2020年也是我国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的重要一年。202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粮食生产方面,面临“两高两不确定”,即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市场价格不确定、气候条件不确定,保持粮食生产稳定任务艰巨。同时,一些病虫基数逐年累积,小麦茎基腐病,苹果炭疽叶枯病,柑橘溃疡病、病毒病,草地贪夜蛾、二点委夜蛾以及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等呈上升为害趋势。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对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产量威胁较大。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农药快讯, 2020 (2): 43-46.

tag: 经济会议  农药  发展趋势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2974.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