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控大棚辣椒粉虱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11-05
点击量:1095
近期有农户反映大棚辣椒田粉虱类害虫较多,先后用吡虫啉、啶虫脒、噻嗪酮、烯啶虫胺等药喷雾防治效果不明显。由于传毒媒介多,部分植株已表现病毒病症状,病株只能拔除,对后期产量影响大。
从生产实践看,粉虱类害虫的药剂防治难度较大,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繁殖快,在大棚等设施内能全年繁殖危害,而且繁殖数量大;二是成虫和若虫移动灵活,不仅危害植株,在杂草、墙缝等处均可栖身,喷药防治难以全部杀灭;三是发生代次多,抗药性产生快。防治粉虱类害虫必须物理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物理防治 一是在大棚放风口、门口处增设60目防虫网,阻止外界粉虱进棚。二是清除棚内残株、杂草,减少害虫藏身场所,减少虫源。三是悬挂黄板诱杀成虫,黄板悬挂于种植行间高出蔬菜生长点15厘米处,当表面机油不具有黏性时及时更换。四是调控温度,抑制害虫繁殖。据了解,白粉虱的繁殖适温为18~21℃,烟粉虱为27℃。浇水后应关闭通风口,短时高温闷棚,黄瓜、苦瓜、茄子等喜温作物可将棚温升高到38~40℃,维持2小时,然后通风降温,以抑制粉虱类害虫繁殖。
药剂防治 一是选择合理的喷药时间。喷药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中午和下午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行,药液不易喷到虫体上。二是轮换用药。常用药有吡虫啉、啶虫脒、噻嗪酮、烯啶虫胺等,交替使用,混配阿维菌素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三是更换药种。近些年部分地区的粉虱类害虫已对吡虫啉、啶虫脒等药产生较强抗性,更换螺虫乙酯等新药有利于提高防效。喷施螺虫乙酯时,粉虱类害虫飞行速度明显减慢,混配吡虫啉效果更好。四是喷雾要周到,特别是叶片背面要喷到。五是改变施药方式。除喷雾外,还可以采用异丙威烟剂等熏烟防治。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