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创新基因  提升整体水平—— 2012中国农药工业高峰论坛侧记
作者:柏亚罗  顾群 更新时间:2012-11-19 点击量:1768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是主持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先生对克胜集团吴重言董事长发言的总结

    2012年10月21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光韵1号厅召开的“2012中国农药工业高峰论坛”是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连续召开的第三届高峰论坛,它承继了前两届的风格,同样也收获了成功。“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拉下了帷幕,与会者耳畔回荡的仍是老总们的激情演说,他们的理念、艰辛、智慧……
    “转型升级上台阶,开拓创新求发展”是本届论坛的主题,也是我国农药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围绕这一主题,众老总们从12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应邀到主席台发言的都是我国农药工业的翘楚,他们是企业的“谋士”,他们带领着团队缔造着一个个辉煌。

上半场:寻找转型期的源动力

    论坛的上半场由中化农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波主持,他的工作履历起步于沈阳化工研究院,目前仍兼任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创新——农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张晓波先生为上半场首先抛出的子主题。
    艰辛付出,坚守创新    世界6大农药公司的发展迅猛,他们已经完全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霾,2011年全线收获大幅增长。“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世界农药创新型跨国公司的这一理念也已经成为张晓波总经理及其他农药人的共识。目前,中国中化集团旗下有两个创制中心: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浙江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走新化合物的研制创新道路。沈阳化工研究院从90年代初开始创新工作,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尤其是安全评价中心筹备之初,资金不足,员工们将工资节省下来搞建设,去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和农药检验实验室通过了经合组织OECD成员荷兰政府GLP认证认可。其中,沈阳院安评中心成为国内率先通过此项国际认证的安全性评价机构,是日起,该中心所出具的相关评价数据即可获得OECD成员的多边认可。张经理说:“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并且投入也很大,但回报期等待却很长,因而我们的这种坚守也代表了中国农药行业的坚守,尽管很不容易,但战略上却必须这样走下去。”张总认为,创新不仅包括产品、技术工艺、公用工程的创新,还渗透到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市场运作等众多方面。他举例说:“我们的产品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本来没有用于水稻,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应用方面研究突破,用了3年的时间,在国际上首家将该类杀菌剂应用于水稻,更在水稻应用方面为农民和用户提供了很多技术上的服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动力,它贯穿于农药工业的方方面面。


    借机搬迁,转型升级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是农药大省江苏的老字号、知名企业,是国家光气生产定点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农药出口骨干企业,其杀虫剂吡虫啉和除草剂乙草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8年,江苏常隆启动搬迁,由原先的一个企业转变成两个企业:一个是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常州高新区化工园,专业生产聚氨酯、精细化工、农药制剂系列产品;另一个是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农药原药和光气化系列产品。2010年完成整体搬迁,这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的搬迁。在环保方面,江苏常隆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审批和验收;在安全方面,通过了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审批和江苏省安监局的验收。公司董事长陆明若在“搬迁给企业带来新活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的搬迁既是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一个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开发、好的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基地来实现,并通过良好的市场运作走向国内和国际前沿市场。他总结了搬迁给企业带来的三大发展优势:1)搬迁给企业真正带来了结构调整。原来的企业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占地面积以及设备的老化等,都已无法适应生产的需要,通过搬迁企业进行新的、整体规划,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调整,并结合研发和技术为新产品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好产品的生产规模,这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2)通过搬迁改善了企业环境。企业环境包括生产的周边环境、政府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有了良好的整体环境,企业才能长期地、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在搬迁的过程中,企业对环保及安全的投入相当大,占总投资的15%以上,这也为今后企业的产品创新、研发及新产品生产等保驾护航。3)通过搬迁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企业通过整体规划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劣质产品遭到淘汰。搬迁后,企业的占地面积扩大了,使得整体规划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新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并实施与国内外的多方面合作。 


    诚信为本,做精做强    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缪金凤董事长是“论坛”嘉宾中唯一的女性企业家,她的专业出身是“财务”,与化学、农药等专业似乎离得很远,但这并没有阻碍她将苏利化学打造成一流企业,而是给了她多一个审视问题的角度。苏利以农药、阻燃剂和精细化工为主,是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公司。苏利成立于1990年,1991年开发阻燃剂,目前,公司阻燃剂的销售份额全球第三;1996年开发百菌清,1998年百菌清进入美国市场,2010年百菌清已占据美国市场30%的份额,目前在全球的地位仅次于先正达,位居第二;精细化工产品目前也已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2011年“苏利”牌百菌清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同年,苏利以8.1亿元的销售额位列全国百强农药企业的第23位。苏利以单品打市场,却打得如此漂亮,缪董事长为我们分析了个中原因:1)坚持以诚信为本。她的原则是:做事、做企业,首先要做人。因而,从建厂到现在的22年,她们在国内、国外的行业里做出了“苏利”牌的口碑。2)务实。苏利选择产品不跟风,而是从上、下游综合考虑,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产品能保证满足各种客户的需要。3)坚持服务的理念做市场。苏利的制剂产品每年以30%的增幅在增长,其市场主要在欧美。虽然苏利产品单一,但她们会根据不同客户、不同作物、不同气候以及不同区域的要求,将同一产品做出不同型号,以便客户去开拓市场,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缪总说:“苏利不仅做到让客户选择我们,同时我们也要选择客户,因而凭借一大批长期合作的优质客户,我们牢牢地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4)坚持合作,取长补短。苏利不仅吸收先进技术,而且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她们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对每个产品进行深入研发,在产品上狠下功夫。对于嘧菌酯这个产品,缪总说:“尽管我们的技术仍不成熟,但我们的原材料已经控制在最合适的成本点,并且含量达到了99%。”5)安全、环保。苏利的江阴和泰兴厂区都是花园式的,她们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生产出安全环保优质的产品。苏利一直围绕着杀菌剂这个系列,不断地做大做强,做出自己的特色。


    合理定位,瞄准出口    “老酒换新瓶”是江苏艾津农化有限责任公司张申伟董事长对自己的介绍,年轻有为的他已经在农药界打拼了30年,积累了农药合成、制剂加工、外贸和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尽管公司成立较晚,掐指满算,8年的发展史真是农药界的小字辈,而且创业之初,无地、无房、无设备、少资金,但张先生却具备了创建企业的“软实力”:经验、热情、思想、理念。江苏艾津正是在此基础上,用了“一个学龄”的时间实现了2.5亿元的年销售额。张董事长在他的“在中国农药工业变革的时期中小型制剂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报告中,对创业的艰辛说得轻描淡写,他更多地与我们分享了企业发展的体会:1)合理定位。鉴于江苏艾津成立之初的“硬实力”不足,张董事长首先将公司定位为“制剂型企业”,由于国内制剂市场竞争激烈,于是他将目光直接瞄准国际市场。“要做中国最好的农药制剂制造商”成为他们的理念,张申伟先生说:“我们是代表‘中国制造’这样一个形象,走向国际市场。大家做事时都有一种责任感,也会有一种自豪感。”艾津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民族使命,闯出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新天地。2)加强制造业。他说,转型期的农药企业都面临创新的问题。原药生产只有创新才有出路,而我们的制剂也不能仅仅维持在低水平重复的制造上,也应该走创新之路。制造业很重要,只有制造才能做大做强,而且从管理、到技术、到产品每个环节都需要创新。张董事长还列举了“重视制造业的德国发展模式”来支持他的这一观点。国内制剂企业的生产水平与国内好的原药企业的生产水平相比,差距已很大,这种巨大的差距,说明我们制剂制造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张总作为一位制剂人,他在不断地与制剂企业的兄弟以及原药企业的朋友们精诚合作,共同探索一条适合制剂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避免价格竞争,实现价值提升    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用杀菌剂,尤其是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公司经过近6年的产业链布局,已经建设了农用杀菌剂合成研究中心、GLP实验室,同时形成了两个生产基地:位于南京六合化工园区的原药生产基地和位于江苏金坛的制剂生产基地。“丰登”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公司以3.5亿元销售额位居中国百强榜单第73位。“实现由价格竞争转型为价值提升的思考”是丰登农药纪立新董事长为“论坛”带来的专题,他说,价格竞争既给企业带来了发展,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他从5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第一,盲目规模化,导致了产能过剩。第二,过分追求产品成本的下降,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近几年原药企业主要依赖于价格竞争,“非理性的成本下降”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我们的产品出口之后常遭到被退货的境遇,这种现象近几年特别严重,这是价格竞争对原药企业的过分压榨造成的。在制剂方面,企业为了参与竞争,既不注重原药质量,也不注重制剂质量,导致药效下降,甚至产生药害。第三,企业利润下降,导致后续投入不足。由于利润下降,企业在人员培养、产品研发、生产设备提升改造以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后续发展乏力。第四,企业运营单一,导致技术营销、品牌建设缺乏。在销售过程中,把价格竞争作为一个主要手段,过度关注产品的价格,而不是从本质上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技术营销、品牌建设缺乏,背离了农药行业的本质——效果和服务。第五,行业的价值链缺失,导致了行业创新的动力滞缓。目前中国80%的生产企业还仅仅围绕着产品制造,在低端产品上重复的多,而制剂企业相比原药企业要走得前沿一些。纪董事长认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要克服价格竞争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实现产品战略向产业链战略的转型,要围绕产品的上、下游,从技术和市场层面来寻求产业的本质,实现价值提升。同时,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解决同质化矛盾,推进品牌建设等。


    以人为本,提升软实力    上海允发化工有限公司是台湾的一家农药生产企业,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公司的愿景是,在其55周年时实现在台北上市。允发化工黎剑雄副董事长是唯一带着背包走上主席台的嘉宾,他为同行们带来了7本书:《基石》、《赢》、《毁灭优秀公司的七种罪》、《基业常青》、《再造卓越》……黎副董事长在“公司文化和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报告中说,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有事才请人,事管理人;而新的管理模式则是,人是系统的保障,以人为中心,人与事要平衡,以人为本。他介绍了人力资源的十大功能:1)战略规划与决策;2)成本核算与管理;3)招聘、选拔与录用;4)教育培训;5)工作绩效考评;6)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7)保障;8)职业发展与设计;9)政策法规;10)诊断。这是目前国外公司普遍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国内的企业比较缺乏的是教育培训、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职业发展与设计、如何诊断等方面。企业在具备了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后,如何能快速发展?那就是并购。并购常常让人产生1+1>2的误解,但并购存在一条“七七”定律,也就是并购前70%的期望与实际相违背,而70%的并购失败是缘于文化的差异。尤其是跨国并购,文化冲突是整合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并购是发展的硬道理,但也是一个荆棘满途的方向。在并购前我们先要打造硬实力,也要打造人的软实力,更要打造多元化的、与别的公司融合的软实力。

下半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主持了下半场的“论坛”,他认为,中国农药发展至今已进入了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他统计了16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2008年16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是28亿元,而2011年时只有3.3亿元,利润下滑到几乎是原先的10%;净资产收益率则从2008年的24.4%下降到2011年的1.7%。因此,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必须转型的关键时期。
    品牌营销,实现共赢    广西田园曾对100多家零售点进行过调研,平均而言,货物在零售店停留48天,在经销商处停留59天,也就是在市场上一共逗留107天;通常一个经营季节有200多天,这样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入流通渠道后,一个销售季节只能周转两次。因此,流通渠道在缓慢的周转速度下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源,流通渠道的改革已成必然。由此,李卫国先生认为,农药流通渠道将是一个“富矿”,值得我们深入开发。
    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已在流通领域摸索了6年,成功打造了“千村植保”这一品牌。公司董事长孙向东在“流通品牌与生产工厂的协同效应”报告中首先介绍了锦绣千村的发展现状,锦绣千村现有配送中心80家,连锁店3,000家,包括肥料和种子等在内的销售规模达40亿元。他们已在品牌、执行团队、商业操作模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流程化等方面做好了准备,已具备了向整个行业开放的基本条件。孙董事长说:“锦绣千村的发展,首先基于我们对行业流通现状的理解;其次是发现了经销商(县级批发商)的本质需求、核心需求。”他剖析了目前中国生产企业(技术同源、产品同质、客户同享)和农资经销商(市场萎蘼、模式落后、管理落后)的现状,企业与经销商的合作常常是“零和游戏”,而不是合作共赢。锦绣千村通过6年的发展,已在品牌、商业模式、公司化管理、战略和政府支援等“软实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到的操作模式:企业提供优质产品,锦绣千村提供品牌,并通过网络连锁化、营运信息化和销售组织化等稀缺资源提供服务,共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来获取更高的价值和利润,从而与优质企业实现共赢,改善企业与经销商之间长期存在的博弈关系,充分发挥流通品牌与生产企业的协同效应。


    聚焦品牌,单品突破    “在农药行业高尔夫球打得最好,在高尔夫球运动中最懂农药。”这,就是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勤军的自我介绍。能如此潇洒地游走于两个“专业”之间的高手是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实现大幅增长的呢?也许他的报告“品牌战略让企业健康成长”能让我们探究一二。蒋董事长说:“第一,任何一个企业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是财政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太多的事情我们做不好,不如把有限的事情做好,所以我们提出了‘资源聚集,单品突破’这个理念,并自上而下达成共识。无论从企业文化引导,还是考核、激励机制的跟进,或者是财务资源的配套、预算等方面,都围绕这样一个思路来进行,上下一致。具体体现在我们制定的目标上:有多少是能做到上亿元销售额的制剂品种,有多少是能做到上5,000万元的品种,又有多少是可以做到1,000万~2,000万元的品种。这样每个员工都做到心中有数,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做到单品突破。”第二,产品立项力求差异化。燕化永乐根据市场对产品做出必要的选择。2009年,公司在牡丹江投资2.5亿元,进军生物科技产业,建立了一个生物工程研发中心,以菌种的基因突破能力和基因改造作为核心技术,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具有专业生产多杀霉素原药能力的企业。2012年,北京燕化永乐通过引进法国著名投资公司6,000万元,成功收购了大连凯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全力进军化工中间体市场,并加强了合成农药的研发力量,其农药研发中心目前已经研究了200多个新化合物。燕化永乐还在北京建立了植保研发中心,专门研究制剂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另外还与陶氏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挖掘产品特点,使产品的差异化充分。第三,在生产经营上,注重品牌的建设。在单品上量的品种上,一定是选择最好的设备,包括物流、设备自动化、车间(车间的洁净度、通风)等方面;在投资决策方面,公司也提供必要的保证,使得上量的品种质量能够稳定。而差异化不充分的产品则把它委托出去。第四,在营销方面,更是向品牌发展。目前营销费用达到公司总费用的15%左右,因而必须将营销的重点投入到公司的品牌品种上、公司需要栽培的品种上去。所有的工作都往品牌品种上转变,形成了一个公司上下都重视品牌的系列工程。通过品牌管理和品牌战略的实施,燕化永乐今年出现了一个复配制剂突破亿元的品种,也出现了突破5,000万元的品种,1,000万元以上的品种有很多个,从而形成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现款现货,做足服务    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企业,2011年实现农药销售额4.2亿元,在全国百强企业中排列第58位,是国内利润率最高的农药企业。近几年,公司在营销模式上有重大突破,公司董事长颜昌绪现身说法,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营销课:“规范市场做服务做现款是农资经营的必然趋势”。颜董事长说:“5年前,四川国光还是一个销售额不大、存在诸多问题的企业。赊销、欠款、烂帐多,公司经营得不好。我们经过思考,宁可少收几千万,也要坚决实现现款现货。经过几年的经营,我们公司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技术服务之中,我们有一句口号:‘将质量和品牌建到农民的心中’。”实现现款现货之后,企业发生了几大变化:1)所有的销售人员,全都转为田间技术服务。原来这些大学生是催款员、退货员,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国光的产品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所以应用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因而他们实行全员技术营销,全力打造专家型的营销团队。国光总结了“四重八字”,四重是:“重点市场重点抓,重点作物重点抓,重点产品重点抓,重点客户重点抓。”八字是:“规范、消化、基地、开会”。规范:从产品规范到经销商规范到市场规范,从而使经销商忠于国光;消化:以前退货很多,现在注重消化,少放货,及时发货,他们看到产品在经销商那儿越少越高兴;基地:基地建设,对经济作物比较重视;开会:开田间应用现场会,每个销售员都要开这样的会,技术服务要跟上,国光的产品价格高于同行,而且收现款,还不允许退货,所以一定要注意消化。2)对经销商的要求是:有目标,有任务,收现款,不退货,必须达到一定的销量,这样的经销商国光才跟他们合作。3)公司的基本定位是:做百年企业。做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百年企业,因而国光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深,做专。“首先就要把品牌做好,我们也尝到了品牌的甜头。现在国光每年的情况还是可以嘛。”颜董事长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


    植入创新基因,实现大幅增长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2002年上半年成立的一家民营股份制公司,10年来,公司总体发展顺利。2011年销售收入7.3亿元,列于全国农药百强企业第31位。预计今年收入可达8亿多,比去年同期增长12%左右。公司总经理郭前玉在“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基因”报告中,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对瀚生10年发展的重要作用:1)技术创新。坚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瀚生目前有200多个登记品种,水剂化产品进展较快,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悬乳剂、水分散粒剂等。原药主要有3个除草剂,选择的都是中等吨位的品种。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瀚生拥有一个省级技术中心,2010年设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借助于这些平台以及青岛自身的地理优势,公司拥有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2)营销创新。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以销售额为导向,从2012年开始,瀚生将营销模式转变为以“考核赢余”为导向,实行“毛利分成”,以此引导业务员销售新产品、毛利率较高的产品。经过将近一年的运作,公司的毛利率提升非常明显,今年比去年预计提升3~4个百分点。3)管理和机制创新。公司践行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理念,公司老总姓马,公司内部的事基本不管,放权较大,股权分解明确,员工有主人公的责任感。公司实行绩效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推行全面运算管理,将事后通知改为事前通知。


    农药行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跨越    这是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重言的压轴演讲。“哒螨灵、蚜虱净、吡蚜酮、哌虫啶……”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种,它们都与“克胜”品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克胜集团多年来践行“品牌经营”战略的结果。吴董事长认为,中国农药行业在全球的地位大而不强,中国农药目前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和挑战。他首先从宏观角度进行了分析,国务院今年年初公布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即俗称的“三条红线”)给农药企业带来的问题、中国的人口老化问题、资源问题、CO2排放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将从不同侧面给我们的农药行业造成困难,带来挑战。接着,吴董事长又从微观方面进行了剖析,当我们面对农药行业共同的处境时,我们企业如何找出最有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到答案:第一,从基于过去的机会获取的竞争优势,转向基于组织能力获取的竞争优势。第二,“品牌经营”才是行业内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他提出将国学文化运用到企业品牌的建设中去。产品经营只是一种策略,而品牌经营才是一个企业或行业真正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国学的精髓是“儒道佛,正清和”,我们要研究国学,把国学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应用于企业的品牌建设中。新时代,新格局,同时也能获取更多的新财富。
    我国的农药工业已经发展到迫切需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开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新”是一个讨论不尽的永恒话题,是我们永远需要践行、探讨,并赋予它更多深刻内涵的企业元素。

tag: 植入创新基因提升整体水平——2012中国农药工业高峰论坛侧记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325.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