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0年第10期
  文章:46篇
水稻病害详细解析(上)
作者:《现代农药》《农药快讯》编辑部 金 兰 更新时间:2020-06-10 点击量:5984

  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生长发育期间,常受到病害的影响,且致病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与环境因素直接影响水稻发病程度。以下主要对水稻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策略进行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稻曲病

  水稻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的病原为稻绿核菌,在低温、多雨、光照少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对该病原菌的生长非常有利。该病原菌有毒,可对人、畜、家禽等造成危害。

 

1.1  症状

  水稻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危害水稻谷粒。开始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以后逐渐膨大,最后将全部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稻曲比谷粒大3~4倍,形状近球形,表面平滑,黄色并且有薄膜包被。随着稻曲逐渐长大,薄膜开裂,颜色转为黄绿或墨绿色,表面龟裂。孢子不易飞散略带黏性,但可因风雨而脱落。稻粒患病后出现霉变,造成空瘪率增多,粒重下降,并严重污染稻谷,影响米质。

 

1.2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 选择种植抗病的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病程度也不同。② 种子处理,播前将种子先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然后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一般可用25%咪鲜胺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浸种8~10 h,然后闷种12 h,最后用清水把种子表面的药剂冲洗干净后再催芽合理密植。③ 合理的栽插密度,避免田间严重郁蔽,通风透光差。④ 合理施肥,科学用水。

 

  (2)化学防治。大量试验示范表明,水稻破口前10~15 d,即水稻最上面叶片叶枕与紧挨下面叶片的叶枕一致时喷药预防效果最好,过早或过迟均影响防效。要掌握在孕穗末期用药。在破口的5~7 d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100 mL或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40%多菌灵悬浮剂100 mL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稀释30 kg喷雾。破口抽穗1/3~1/2时再喷一次。也可以用30%肟菌·戊唑醇36~45 mL/亩,也可选用戊唑醇等药剂。稻曲病发生后喷药一般基本无效的,但可以选用碱式硫酸铜打爆病粒,以利提高销售价格。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已成为水稻的三大病害之首,纹枯病会影响稻株的光合作用,削弱根部吸收能力,减少营养物质的积累,影响水稻结实,导致受害重的水稻不能抽穗,或者抽出的穗是秕谷,其为害性不容忽视。

 

2.1  症状

  纹枯病发病期贯穿水稻苗期至穗期,主要危害叶鞘,其次是叶片,也可侵染水稻茎秆与稻穗。水稻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至孕穗期达发病高峰。水稻抽穗前主要危害叶鞘,抽穗后向叶片、穗颈及稻穗发展。一旦感染,在接近水面处有暗绿色的斑点,随后扩大为椭圆形,颜色逐渐变为灰绿色。在病情急剧扩展时,叶鞘和叶片迅速腐烂,病茎易折倒,严重时可见稻田大片禾苗倒伏。

 

2.2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 打捞菌核。在春耕整田时,将漂浮于水面的烂渣、菌核一起打捞,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集中烧毁,以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初侵染源,推迟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时间,并降低纹枯病的发病率。② 选用抗病品种。③ 做好肥水管理。浅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孕穗抽穗期干湿交替。早施氮肥,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性。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茎叶挺拔,后期不贪青。

 

  (2)药剂防治。当水稻植株发病率达20%时应用药剂防治,对发病重的田块应施药3~4次。第1次在发病初期进行,视病情发展间隔10~15 d再进行防治。目前,防效较好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24%井冈霉素水剂(25~30 mL/亩)、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0 mL/hm2)及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 g/hm2)。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田间郁蔽的情况下,应加大用药量和用水量,用水量应达750~900 kg/hm2,喷粗雾,确保药液淋到发病稻株的中下部。

 

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的发生可引起水稻产量的大幅度降低,严重时会导致产量减少40%~50%,甚至颗粒无收,且稻瘟病不受地域、季节影响,在各个稻区均有发生。

 

3.1  症状

  水稻稻瘟病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根据稻瘟病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苗瘟、节瘟、叶瘟、枝梗瘟、穗颈瘟、谷粒瘟等。

 

  (1)苗瘟:发生时间主要在水稻3叶之前,一般在2~3叶之间多发,主要是稻种中携带病原菌造成。发病后,主要的表现症状是秧苗颜色逐渐转为枯黄,基部为黑褐色,叶片褪绿变为淡红褐色,最终整株秧苗死亡。

 

  (2)节瘟:此种类型在水稻抽穗后发生较多,刚发生时在第1~2稻节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然后绕着稻节逐渐扩展,最后病斑变为黑色,容易折断。早期表现为白穗,随着病情扩展,后期发病部位逐渐干缩坏死。

 

  (3)叶瘟:主要是指发生于分蘖期后,幼嫩叶片上长有的褐点型(一般见于水稻抗病品种)和白点型(常见于水稻易感病品种)病斑。除此之外,在田间可见的叶瘟病病斑大多数属于急性型病斑和慢性型病斑。其中,急性型病斑表现为:幼嫩叶片上形成深绿色、形状接近于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背面处一般覆盖有褐色霉层;而慢性型病斑则表现为:形状多为梭形或纺锤形,病斑中心处为灰白色,边缘处为黄色或淡黄色,其余部分为褐色。同时,在病斑的两端均可见一条褐色的坏死线,病斑背面处也会覆盖有灰色霉层。一般来说,慢性型病斑多由急性型病斑转化而来,在发病后期,病斑较多时会连成一大片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大斑,进而导致整个叶片枯死。

 

  (4)枝梗瘟:一般发生在水稻的枝梗部位,呈现黑色或淡褐色病斑,严重时导致穗子枯死,危害较大。

 

  (5)穗颈瘟:常常发生于穗颈上部的位置,颜色表现为淡褐色,边缘一般会呈现出水状的褐绿色病斑,并可纵向扩展形成长约2~3 cm的长形病斑。穗颈瘟发病较早时容易造成白穗;而发病较晚时则造成种子成熟度降低,秕粒数增加,穗部枝梗和小梗也会发生病变呈现出灰褐色。

 

  (6)谷粒瘟主要是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虽无病害症状,但护颖受害严重变为褐色,使种子带菌。

 

3.2  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① 消灭越冬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对发病重的病种子应进行消毒,以减少菌源。②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注意生理小种变化,以防品种丧失抗病性,最好不用单一品种,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③ 种子处理,其中种子包衣对苗期稻瘟病防效较好。

 

  (2)药剂防治。叶瘟应在发病初期防治,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打药封锁。可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使用药剂为75%三环唑20~25 g/亩喷雾,或用40%稻瘟灵75~100 g/亩,或用6%春雷霉素31~37 g/亩。喷药时应避开水稻开花期,最好在上午8点之前或下午6点以后用药。

 

农药快讯, 2020 (10): 36-38.

tag: 水稻  稻曲病  纹枯病  稻瘟病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3410.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