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我国夏玉米田主产区暴发为害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该虫具有隐蔽性、幼虫聚集性、暴发性、为害程度重、防治难度大的特征,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步加重南至安徽省、江苏北部,北至河北北部,西至陕西,均有该虫发生危害的报道。以幼虫咬食玉米根、钻蛀茎杆、为害雌穗,造成田间植株萎蔫、缺苗断垄,严重造成植株成片死亡,尤其是在精量播种的地区,一旦大量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二点委夜蛾是发生在我国夏玉米苗期的一种新害虫,大量药剂的使用,在控制虫害的同时还导致玉米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
1 试验药剂
试验选择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氯虫·高氯氟悬浮剂对其幼虫防治(表1),筛选出对二点委夜蛾防治效果好,同时对天敌种类和数量无不良影响的杀虫剂,为今后田间科学合理用药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表 1 药剂处理使用药剂及生产厂家
处理药剂 |
有效成分含量/(g a.i.·hm-2) |
生产厂家 |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
7.5 |
沧州志诚有机生物科技限公司 |
9.375 | ||
11.25 | ||
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 |
157.5 |
山东天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236.25 | ||
315 | ||
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 |
16.8 |
河北禾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2.4 | ||
28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剂量处理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
药后3 d,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157.5、236.25、315 g a.i./hm2,处理防效分别为81.87%、85.85%、88.26%,防效均在80%以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157.5、236.25、315 g a.i./hm2与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各处理防效差异显著。
药后7 d,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28 g a.i./hm2防效为92.1%高于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各处理,防效差异不显著。
药后14 d,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157.5、236.25、315 g a.i./hm2,处理防效均为94%以上,高于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各处理,防效差异显著(见表2)。
表 2 不同剂量处理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
药剂处理 |
有效成分含量/(g a.i.·hm-2) |
防效/% | ||
药后3 d |
药后7 d |
药后14 d | ||
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 |
16.8 |
78.5 ef |
88.29 bc |
92.4 cd |
22.4 |
83.17 de |
90.37 ab |
93.31 cd | |
28.0 |
87.61 ab |
92.10 a |
94.72 bc | |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
7.50 |
77.95 f |
86.87 c |
91.16 d |
9.375 |
80.95 ef |
88.90 bc |
93.76 bc | |
11.25 |
86.29 bc |
90.78 ab |
94.75 bc | |
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 |
157.50 |
81.87 ef |
89.24 bc |
94.76 bc |
236.25 |
85.85 cd |
91.06 ab |
95.67 ab | |
315.00 |
88.26 a |
91.63 ab |
96.02 a |
注: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
2.2 施药后不同时间、不同药剂浓度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比较
施药后不同时间、不同药剂浓度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差异分析结果见表3。
药后3 d,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22.4、28 g a.i./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6.8、28 g a.i./hm2处理间差异显著;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9.375、11.25 g a.i./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7.5、11.25 g a.i./hm2处理间差异显著;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236.25、315 g a.i./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57.5、315 g a.i./hm2处理间差异显著。
药后7 d,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22.4、28 g a.i./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6.8、28 g a.i./hm2处理间差异显著;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9.375、11.25 g a.i./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7.5、11.25 g a.i./hm2处理间差异显著;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157.5、236.25、315 g a.i./hm2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药后14 d,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各处理间防效达到91%以上且差异不显著。
表 3 施药后不同时间、不同药剂浓度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比较
药剂处理 |
有效成分含量/(g a.i.·hm-2) |
药后3 d |
药后7 d |
药后14 d | |||
残虫数 |
防效/% |
残虫数 |
防效/% |
残虫数 |
防效/% | ||
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 |
16.8 |
16.5 |
78.5 bc |
10.75 |
88.29 b |
5.75 |
92.4 a |
22.4 |
12.75 |
83.17 ab |
8.75 |
90.37 ab |
5.00 |
93.31 a | |
28 |
9.5 |
87.61 a |
7.25 |
92.1 a |
4.00 |
94.72 a | |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
7.5 |
16.25 |
77.95 bc |
12.00 |
86.87 bc |
6.25 |
91.16 ab |
9.375 |
14.00 |
80.95 ab |
10.00 |
88.90 ab |
4.50 |
93.76 a | |
11.25 |
10.00 |
86.29 a |
8.50 |
90.78 a |
3.75 |
94.75 a | |
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 |
157.5 |
16.25 |
81.87 bc |
10.5 |
89.24 ab |
4.5 |
94.76 a |
236.25 |
12.5 |
85.85 ab |
8.5 |
91.06 a |
3.75 |
95.67 a | |
315 |
10.5 |
88.26 a |
8 |
91.63 a |
3.5 |
96.02 a |
注: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
3 讨论
随着二点委夜蛾的抗药性的逐渐增加,选择合适的药剂与防治时机是防治玉米害虫达到理想防治效果的关键。在生产中大多数的防治时针对成虫或幼虫,但二点委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远距离迁飞或扩散的潜力,幼虫具有隐蔽性,咬食夏玉米苗根基部幼嫩组织,导致幼苗死亡,田间施药时药剂不易接触。如果根据二点委夜蛾幼虫特性进行防治,可以提高药剂的利用效率,降低防治成本。通过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有效农药喷雾或颗粒剂顺垄撒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农药颗粒剂撒施效果最好。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157.5、236.25、315 g a.i./hm2处理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最好,药后3 d防效在81.87%~88.26%,药后7 d防效在89.24%~91.63%之间,药后14 d在94.76%~96.02%之间。推荐使用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315 g a.i./hm2,持效期可达到14 d以上。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28 g a.i./hm2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1.25 g a.i./hm2高剂量也可以达到94%较好的兼防效果,在防治时可以交替使用。 (来源:《农药》2021年第7期)
农药快讯, 2021 (11):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