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1年第14期
  文章:23篇
8种杀菌剂在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析
作者:于海艳,吴 优,张 明,陈之政 更新时间:2021-12-03 点击量:1730

于海艳1,吴 优2,张 明2,陈之政2

(1.宿城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2.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为害小麦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流行性病害,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尤其严重,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2010年以来,我国小麦赤霉病流行明显增加,呈现北扩西移的趋势。在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超过40%,造成减产20%~40%,甚至绝收;中等流行年份病穗率30%~40%,减产5%~15%。小麦受害后,不仅影响产量,且赤霉病感病病粒中产生的镰刀菌毒素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食品安全,人畜食用后可导致中毒,引起呕吐等症状,危害人畜的健康。在抽穗扬花期,天气条件,尤其是温、湿度,直接影响子囊孢子的扩散和侵染。在小麦扬花期间,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有持续降雨且雨量较大,适宜小麦赤霉病病菌扩散和侵染。由于小麦赤霉病抗性种质资源有限,抗性机制较为复杂,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进程较慢,难以将农艺与抗病性相结合,生产中尚未获得高抗赤霉病的品种,无法满足生产中对抗性品种的需求。因此,化学农药一直是控制小麦赤霉流行的主要手段。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常年种植小麦2.67万hm2,占耕地面积为80%。2010年以来,小麦赤霉病在本地流行频率明显增加,损失较大,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生产中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种类较多,为进一步探明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2019年,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前,搜集了8种药剂,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喷施,通过田间调查比对,筛选防效高的药剂,明确最佳的防治适期作为来年推广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计中所用到的药剂名称、用量及其生产厂家、小麦赤霉病发生等级分级标准,如表1和2所示。

 

表 1  供试药剂名称、用量及其生产厂家

处理

药剂

用量/(mL·hm-2)

厂家

1

480 g/L氰烯菌酯·戊唑醇SC

750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2

500 g/L氟啶胺SC

750

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3

36%丙环唑·咪鲜胺SC

750

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4

25%氰烯菌酯SC

1 500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5

35%戊唑·福美双SC

1 500

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

48%甲硫·戊唑醇SC

750

江苏剑牌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7

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0

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

8

30%戊唑·多菌灵SC

1 12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9

480 g/L氰烯菌酯·戊唑醇SC

900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CK

/

/

/

 

表 2  小麦赤霉病发生等级分级标准

等级

分级标准

0级

无病

1级

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1/4以下

3级

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1/4~1/2

5级

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1/2~3/4

7级

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3/4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考察

  分别于5月1日、5月7日施药后3、5、10 d观察,本试验所有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安全,田间未出现任何药害现象。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情况

  5月19日田间防效调查,详见表3。扬花初期用1次药:处理7效果最佳,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8.08%、86.00%,处理9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7.68%、78.50%;处理8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1.38%、74.50%,处理1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7.68%、71.50%。

 

  扬花初期+扬花盛期用2次药:处理4、7、9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达92%以上,其中处理9防效最佳,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达95%以上;处理6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3.97%、85.75%,处理5和8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分别达75%以上。

 

表 3  不同杀菌剂、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5月19日调查)

处理

扬花初期施药

扬花初期+扬花盛期施药

病穗率/%

病穗防效/%

病情指数

病指防效/%

病穗率/%

病穗防效/%

病情指数

病指防效/%

1

5.00

77.68

1.14

71.50

1.67

92.54

0.29

92.75

2

15.00

33.04

3.43

14.25

10.00

55.36

2.29

42.75

3

18.33

18.17

4.00

0.00

5.83

73.97

1.57

60.75

4

6.67

70.22

1.22

69.50

1.67

92.54

0.29

92.75

5

7.10

68.30

1.32

67.00

4.68

79.11

0.86

78.50

6

6.67

70.22

1.71

57.25

5.83

73.97

0.57

85.75

7

2.67

88.08

0.56

86.00

1.67

92.54

0.29

92.75

8

4.17

81.38

1.02

74.50

5.00

77.68

0.86

78.50

9

5.00

77.68

0.86

78.50

0.83

96.29

0.14

96.50

CK

22.40

/

4.00

/

22.40

/

4.00

/

 

  5月28日田间调查情况,详见表4。扬花初期用1次药:处理7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6.88%、93.64%;处理1、4和9的病穗防效分别为62.33%、59.55%和74.2%,病指防分别为71.38%、72.05%和74.92%。

 

  扬花初期+扬花盛期用2次药:处理7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3.35%、96.96%;处理9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9.92%、90.46%;处理4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7.98%、89.4%;处理8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1.94%、88.57%;处理1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2.14%、86.93%;其余试验药剂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低于60%。

 

  扬花初期+灌浆中后期用2次药:各试验药剂防效与扬花初期用1次药的防效差异较小。扬花初期+扬花盛期+灌浆中后期用3次药:各试验药剂防效与扬花初期+扬花盛期用2次药的差异较小。

 

表 4  不同杀菌剂、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5月28日调查)

处理时期

处理

病穗率/%

病穗防效/%

病情指数

病指防效/%

处理时期

处理

病穗率/%

病穗防效/%

病情指数

病指防效/%

扬花初期施药

1

19.21

62.33

11.57

71.38

扬花初期+扬花盛期施药

1

9.11

82.14

5.29

86.93

2

40.56

20.47

24.43

39.58

2

36.42

28.59

26.71

33.92

3

38.42

24.67

27.43

32.16

3

34.86

31.65

23.57

41.70

4

20.63

59.55

11.30

72.05

4

6.13

87.98

4.29

89.40

5

39.29

22.96

23.57

41.70

5

29.46

42.24

16.71

58.67

6

26.07

48.88

15.43

61.84

6

26.83

47.39

16.71

58.66

7

6.69

86.88

2.57

93.64

7

3.39

93.35

1.23

96.96

8

21.07

58.69

13.86

65.72

8

9.21

81.94

4.62

88.57

9

13.16

74.20

10.14

74.92

9

5.14

89.92

3.86

90.46

CK

51.00

/

40.43

/

CK

51.00

/

40.43

/

扬花初期+灌浆中后期施药

1

17.34

66.00

11.86

70.67

扬花初期+扬花盛期+灌浆中后期施药

1

8.53

83.27

4.86

87.99

2

38.96

23.61

27.86

31.10

2

38.72

24.08

28.00

30.74

3

41.77

18.10

29.20

27.77

3

32.66

35.96

21.86

45.94

4

20.23

60.33

10.86

73.14

4

7.16

85.96

3.57

91.17

5

30.56

40.08

21.86

45.94

5

27.95

45.20

15.71

61.13

6

31.64

37.96

18.71

53.71

6

31.00

39.22

16.43

59.36

7

9.26

81.84

2.71

93.29

7

2.17

95.75

1.15

97.16

8

16.87

66.92

11.94

70.47

8

11.11

78.22

7.00

82.69

9

13.28

73.96

10.43

74.20

9

6.18

87.88

3.43

91.52

CK

51.00

/

40.43

/

CK

51.00

/

40.43

/

 

4  结果与讨论

  本试验所有药剂处理对小麦扬花、灌浆结实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好。从5月19日调查结果看,扬花初期+扬花盛期2次用药效果明显好于扬花初期防治1次的效果,以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0 mL/hm2、480 g/L氰烯菌酯·戊唑醇SC 900 mL/hm2和750 mL/hm2、25%氰烯菌酯SC 1 500 mL/hm2防效较优,其中以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0 mL/hm2防效最佳。从5月28日调查结果看,扬花初期+扬花盛期用药2次防效优于扬花初期用药1次防效,灌浆中后期用药对于防效影响较小。试验药剂以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0 mL/hm2、480 g/L氰烯菌酯·戊唑醇SC 900 mL/hm2和25%氰烯菌酯SC 1 500 mL/hm2效果较好,其次为30%戊唑·多菌灵SC 1 125 mL/hm2

 

  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于2004年开发上市的新型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其具有广谱杀菌活性,通过抑制甾醇前体羊毛甾醇的脱甲基化作用,干扰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杀菌活性。丙硫菌唑内吸性良好,由于作用机理独特,其具有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主要用于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水稻、花生、油菜及豆类等,防治众多病害。戊唑醇为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与丙硫菌唑相同。小麦扬花前后在未见连续阴雨情况下,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于扬花期用药1次效果也较为理想。

 

  氰烯菌酯为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致病菌具有较高的专化活性,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肌球蛋白-5,破坏细胞骨架和马达蛋白,干扰细胞营养物质运输,抑制菌丝生长。目前,氰烯菌酯已经成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药剂,不仅防效好而且稳定性好。然而,氰烯菌酯作用单一,尽管目前在田间还没有分离到抗性菌株,但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随着该药剂在田间大规模使用,禾谷镰孢菌对该药剂的抗性风险也在提高。已有研究表明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风险为中至高等水平,建议不要单独使用。480 g/L氰烯菌酯·戊唑醇SC随用药量的增加防效提高。灌浆中后期喷施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影响较小。      (来源:《现代农药》2021年第5期)

 

农药快讯, 2021 (14): 27-29.

tag: 小麦赤霉病、杀菌剂、扬花期、灌浆期、防效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4571.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