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论农药的社会属性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吴国强 更新时间:2022-01-12 点击量:9612

  任何商品都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体现为商品本来就有的使用价值,比如农药是用来治病虫草害的;社会属性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体现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的特点。理解农药的社会属性,正确把握农药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和价值,才能真正理解农药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1  农药的政治“烙印”

  农药是一种商品,作为农业生产资料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已经被现代政治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被赋予了深刻的当代政治特性。

 

1.1  关乎“国之大者”——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人无粮不死即病,国无粮或乱或亡。粮食安全一剑封喉,乃真正的“国之大者”。农药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由于病虫草害造成的全球粮食产量损失达20%~40%,如果放弃现有的农药使用,这些作物的损失将翻倍。

 

  在全球粮食生产紧平衡的状态下,放弃使用现有农药,要么需要减少20%~40%的人口,要么大家都半饥半饱。毫无疑问,这是现实世界无法承受之重。中国历史上,危害最烈的是蝗虫,蝗虫一来,遮天蔽日;蝗虫一去,甚至颗粒无收。粮食安全怎么保?作为人口大国,把粮袋子的“宝”押到别人身上,攥在别人手里,是“安全”不了的,必须立足于自身解决粮食问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踏实。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没有农药奢谈国家粮食安全是不现实的。只看到农药的问题而忽视了它的巨大贡献,是一叶障目的偏执,是不懂辩证法的机械论。小农药连接大安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1.2  关乎“国之根本”——环境安全

  农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不正确和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也会对环境带来影响。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引发了际社会舆论的广泛共鸣,使人们陡然认识到,在防治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的同时也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把农药装进安全的笼子,用科学的技术和严格的制度抑制魔鬼。农药上市前的登记评审和上市后的特殊监管制度应运而生。近60年过去了,人们越来越重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生产,淘汰高风险高残留的农药,同时推广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既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伤害,又减少农药对环境的破坏。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农药管理法规体系,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全链条有法可依,因农药生产和使用导致的环境损害已经大为改观,但环境保护这根弦仍然不能丝毫放松。

 

1.3  关乎“人民健康”——食品安全

  自然环境中残存的化学农药大部分会自然降解,但极少量可能会残留在环境或农作物中,并通过食物链被动物和人类吸收,最终对人类造成损害。控制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重点有:① 把住审评登记关,对于可能超出风险阀值的产品,不予登记,不予放行,防患于未然;② 严格市场监管关,将假冒伪劣产品坚决清除出市场;③ 农药施用关。按病情抓药、按标准配方、按剂量施用;④ 再评价退市关。对于已上市产品,实行周期性再评价制度,根据形势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时淘汰高风险、高残留农药。

 

2  农药的社会作用

2.1  解放劳动力——人民幸福的要素之一

  马克思曾经说过,用机械代替人力,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是工业社会的最大贡献。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机械代替了人力解放了农民,大家都认可,但农药对解放农民的贡献,一些人还比较模糊。除草剂代替人工除草,其时间并不久远,也就是上个世纪末期的事情;在农药治虫出现以前,治虫也基本靠人工,不仅治虫效果不好,还要搭上很多痛苦的高强度农业劳动。人类发明农药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控制病虫害,保护农作物,增产增收,但客观上也起到了解放劳动力,促进人民幸福的作用。

 

2.2  带动社会福利——呈现准公共产品特性

  病虫草害借助环境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传播,可能形成大面积的灾难性后果。近两年各级农业部门甚至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的草地贪夜蛾。农药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是关乎大众利益的社会福利产品。农药公共产品和社会福利属性决定了政府具有高度的责任和义务,现在有些地方发布绿色农药目录,对一些品种进行补贴甚至免费使用,其理论依据即在于此。但这并不是说农药产品一定要由国家财政全额购买,病虫害防治个人得利、社会受益,在个人和政府财政之间适当的成本分摊是合适的,随着财政的丰盈,财政多掏一点甚至全包也是完全应该的。

 

2.3  保障公共卫生——另类农药的特殊社会功能

  《农药管理条例》明确“预防、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属于农药的范围,这类农药我们通常称之为“卫生用药”。蚊、蝇、蜚蠊、鼠等不仅危害生产和生活,还可能造成疟疾、鼠疫的流行,可见危害性之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9年全球有2.28亿疟疾发生病例,导致40.9万人死亡,94%以上发生在非洲。自2001年以来,在已成功减少6.63亿疟疾病例中,69%源于使用了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另有10%源于使用了室内喷洒类农药。有数据表明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由于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使用量的增加,阻止了世界上疟疾流行区84.28万儿童的死亡。WHO提出的2020—2030年实现控制和消除疟疾和其他病媒传播的热带疾病目标过程中,使得公共卫生产品在病媒控制干预措施中发挥着突出作用。这类农药虽属于农药中的“另类”,但具有保障公共卫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社会功能,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

 

3  农药的经济和市场特性

  农药作为商品,当然具有一般商品的经济学属性,同时农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又具有自身特殊的经济学特性。

 

3.1  终端交易过程卖方的主导地位

  一般商品交易买方具有明确地目标、提出自己的购买需求,卖方立即结算交割,交易过程基本结束,即使还需要进行安装服务,也非常简单。但农药交易则不同,农民一般不能直接提出买什么药、要多大量,甚至诊治什么病虫都说不清楚,更有可能拿着病虫样本由卖方提出建议。相当于赋予了卖方开方、决策的权利,卖方在终端交易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甚至决定地位。这里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为了达到交易公平,国家需要借助法律法规增加设置强势一方的义务和责任,如卖方必须取得经营许可证,经营人员必须接受过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推荐用药必须在已登记并经核准的作物和防治对象之内、并且具有可追溯原始记录;另外买方(农民)也会进行一定的自我救助。

 

3.2  使用过程和后果的复杂性

  一般的商品仍然拿电视机为例,使用的过程非常简单,一般人都会用,即使不会用,经过简单培训也没有问题。而农药的使用则不同,不仅要保证对症下药,药效的发挥还与药品与谁混用、配比比例、施药机械、施药环境条件和次数相关。施药人的素质、使用方法对药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由此,也容易带来买卖双方的纠纷,一旦农药使用达不到预想的结果特别是造成重大损害,买方指责卖方没有提供正确的指导或农药不合格,卖方指责买方没有按正确的方法使用,事故查验和调查取证困难。基于农民作为农药的购买者,短期素质难以大幅度提高的现实,政策鼓励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鼓励开展植保托管和专业化施药服务。

 

3.3  产出的放大效应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对其的消费是农业生产过程的继续,其产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放大。这与一般的商品不同,一般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其损失仅止于自身,但农药则不同,农药的质量有问题,后果将是农业产出品的损失,农药自身反倒是微不足道。对症下药和正确使用农药促进农产品的生长和品质提升,带来的产出呈现指数级放大,相反,如果不能对症下药或使用不正确,其带来的损害也被指数级放大。国家加强对农药质量安全和使用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其道理就在于此。以上是农药自身主要的特殊经济属性,与这些主要的经济属性相关联,农药还呈现3个附带的市场属性。

 

  (1)与农业行业的主从关系

  农药是为农业服务的行业,政策给力农业顺利发展,农药也会随之繁荣;农业发展迟缓,农药受到打压。农药的价格与农产品价格一般同向振动,但农药价格的振动幅度更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农药在农产品价格构成中占比不大,农药行业有一定的护城河效应,新的生产能力不易形成,农产品市场形势好,农产品播种面积和复种指数提升,农药需求增加,农药价格往往迅速窜升。

 

  (2)高用户粘性

  基于农药交易过程和商品使用的复杂性,企业的信誉和口碑对农药品种和品牌的选择起到重要作用。农村熟人社会和信息传播渠道相对单一的特征,农民会更加重视左邻右舍的推荐以及实际看到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买卖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买卖双方一旦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体现出较高的用户粘性。相反,新的农药卖方或新的品种进入新的市场则需要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农药市场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市场,市场的急剧扩大或占领并不现实。

 

  (3)明显的区域性特性

  农药的区域化特征首先源于农业的区域化特征。各地农作物品种、复种指数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性必然带来农药的差异性;其次源于农业生产环境的差异性,各地农业生产环境不同导致了出现的病虫草害不同,另外光照、温度、湿度条件也影响到农药的施用效果。这些都导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使用的农药会有不同;最后还源于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本地化特征。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主要服务于本乡本土,跨较大区域的服务组织并不多,这些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推荐上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分割的服务组织市场也对农药的区域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理解农药社会属性的现实启示

  理论的思考是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而不是为理论而理论。我们分析农药的社会属性,是为了更好的看清行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4.1  满怀信心做农药

  农药是个小行业,但人类食物需要农药,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需要农药,人类的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需要更好的农药,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幸福需要农药来保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药行业不会“夕阳”,还将继续“朝阳”下去,做农药理应信心满满、挺直腰杆,而非灰头土脸、蓬头垢面。但农药也需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和调整,发达地区“腾笼换鸟”的压力以及社会对农药的呼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产业转移和品类调整的客观需要,决不应理解为对农药产业的打压,而需要顺应形势,从新的基础上,谋划产业布局,开发新的产品。

 

4.2  适应在社会监督下做工作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行业虽小,但具有特殊的政治、社会、经济属性,非一般商品可比。承载着更大的责任,必然吸引着社会更多地关注,也就承载着更多的批评甚至非议。农药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必然在社会的聚光灯下,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社会规律无可改变。自《寂静的春天》出版之日起,农药就一直承受着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正是在关注和批评声中,农药行业强化管理,趋利避害,开拓创新,环境污染少了、食品安全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是不断提升的,环境更美好、食品更安全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社会对农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社会的要求就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在监督下改进,在改进中发展和提高。

 

4.3  全心全意做好“良心商品”

  农药是生产资料不是最终消费品,农药的成效在农业上得到指数级放大,好的农药促进农业的丰收,坏的农药最终影响的是农业的收益,造成农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从这方面讲农药是“良心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是“良心”而非仅仅是商品。质量好、产品过硬、服务优质的农药受到农民和政府的欢迎。相反,产品质量不过硬、服务不到位的农药必将受到农民的唾弃和政府的严厉打击。真心实意做农药、全心全意为农业、为农民,抱定“良心”干事才会取得好的结果;三心二意、甚至投机取巧的心理必定得不偿失,结局堪忧。

 

4.4  时刻关注农业和农民的变化不断创新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农药行业必须时刻关注农业和农民的变化不断创新。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农业和农民都在高速变化。农业的绿色化、优质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种多元化,农民的老年化、兼业化和结构性短缺,都需要加速开发出新的农药产品。需求端在不断变化,供给端的固步自封意味着最后会被淘汰出局。

 

4.5  贵在专注

  农药品种多样,农药终端品区域化的市场特征,决定了任何超大的农药跨国企业都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垄断,中小型企业生存之道在于专注,专注于一个或几种产品,专注于一个领域、一定区域去精细深耕,做的精即是优势,有优势即能生存和发展。        (来源:《农药科学与管理》2021年第9期)

 

农药快讯, 2021 (15): 33-35.

tag: 社会属性、粮食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4595.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