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俗称阿尼林油,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比重1.0216(20/40),能发生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反应,在农药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硝基苯用铁与水等还原而制得。目前,我国苯胺在农药生产中主要用于合成2,6-二乙基苯胺,进而生产除草剂甲草胺、丁草胺。另外,以苯胺为原料还可以生产杀菌剂敌磺钠(敌克松)、敌锈钠,杀虫剂三唑磷、哒嗪硫磷等。目前我国2,6-二乙基苯胺的生产能力约为2万t/a,约需消耗苯胺1.077万t/a左右。甲草胺、丁草胺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2万t/a左右,生产能力已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今后的实际市场需求量基本上稳定在1万t/a左右,预计到2012—2013年2,6-二乙基苯胺及甲草胺、丁草胺和其它农药品种对苯胺的实际市场需求量将稳定在1.560万t/a左右。
    其次,以苯胺为原料生产的大宗农药中间体主要有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环己胺、氟苯、对苯二酚、乙酸乙酰苯胺、对氨基苯磺酸等。目前我国环己胺的生产能力已达3.5万t/a左右,产量约为2.92万t/a,约需消耗苯胺3.15万t/a。对苯二酚的生产能力约为8,000t/a,实际产量约为6,400t/a,需要消耗苯胺6,000t/a左右,加上其它品种消耗的苯胺量,共计苯胺的实际市场消耗量约为6.8万t/a,预计2012—2013年用于生产农药用有机中间体对苯胺的实际市场需求量约为10万t/a。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苯胺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工业生产国纷纷新建或扩建苯胺生产装置。到目前为止,世界苯胺的总生产能力已超过270万t/a,产量约为230万t/a,国外的苯胺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苯胺的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苯胺总生产能力的52%,市场消费量约占世界苯胺总消费量的80%。
    目前我国的苯胺生产厂家约有20多家,截止2011年底,总生产能力约为206.5万t/a,2010年国内新增苯胺产能主要是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扩建的9万t/a和山东烟台新建的36万t/a装置,其中商品量苯胺生产能力约为127.5万t/a,2010年国内苯胺产量约为87万t,同比增长8%。
表1  国外苯胺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 
 生产厂家名称  | 
 地址  | 
 产能 ( 万 t/a)  | 
 生产工艺  | 
| 
 美国杜邦公司  | 
 博芒特  | 
 12.9  | 
 硝基苯催化加氢  | 
| 
 美国罗比康公司  | 
 帕斯马尔  | 
 22.7  | 
 硝基苯催化加氢  | 
| 
 美国第一化学公司  | 
 帕斯卡古拉  | 
 15.4  | 
 硝基苯催化加氢  | 
| 
 美国钢铁化学公司  | 
 哈弗希尔  | 
 9.1  | 
 苯酚氨解法  | 
| 
 美国巴斯夫公司  | 
 盖希马尔  | 
 8.6  | 
 硝基苯催化加氢  | 
| 
 德国拜耳公司  | 
 德国,比利时  | 
 35.0  | 
 硝基苯催化加氢  | 
| 
 德国巴斯夫公司  | 
 德国,比利时  | 
 18.0  | 
 硝基苯催化加氢  | 
| 
 捷克 MCHZ 公司  | 
 OSTRARA  | 
 10.5  | 
 硝基苯催化加氢  | 
|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  | 
 威尔顿  | 
 20.0  | 
 硝基苯催化加氢  | 
| 
 日本三井油化  | 
 千叶  | 
 11.4  | 
 苯酚氨解法  | 
| 
 合计  | 
 149.2 万 t/a  | ||
表2 国内主要苯胺生产企业及生产能力情况 (万t/a)
| 
 序号  | 
 企业名称  | 
 生产能力  | 
| 
 1  | 
 山东烟台万华股份(宁波厂区)  | 
 36.0  | 
| 
 2  | 
 拜耳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28.0  | 
| 
 3  | 
 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26.0  | 
| 
 4  | 
 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  | 
 16.0  | 
| 
 5  | 
 吉林康乃尔化工有限公司  | 
 15.0  | 
| 
 6  | 
 山西天脊炼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13.5  | 
| 
 7  | 
 新浦化工(泰兴)有限公司  | 
 13.5  | 
| 
 8  | 
 中石油兰州炼化有限公司  | 
 7.0  | 
| 
 9  | 
 山东金岭化工集团公司  | 
 6  | 
2010年国内农药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对苯胺的市场需求增长较快,预计2012年农药领域对苯胺的市场需求将增加约5%,新增苯胺需求量约为2万t。一些中小型苯胺生产企业,应加大农药新品种的开发以及农药中间体的应用市场,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品链式发展模式,从而避免自己的苯胺产品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同时苯胺生产企业应加大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加大苯胺下游,包括农药市场的国外市场的开发,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江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