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治大蒜叶枯病
作者:马玉乾  刘裕岭 更新时间:2013-02-04 点击量:1181
    叶枯病是大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发生区域广,危害严重,常造成蒜株早枯,蒜蔓霉烂,流行成灾,造成减产50%~80%。
    该病可危害大蒜叶片、叶梢、薹茎等部位,因大蒜发育阶段不同,发病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一是尖枯型。多发生在越冬期和早春,病株叶尖变成枯黄色或深褐色,坏死卷曲。湿度大时叶尖坏死部位长出黑色霉层,少数叶片生有不太明显的紫褐色斑纹。坏死处常向叶片中部扩展,严重的致全叶黄枯。二是条斑型。多发生在越冬期和早春,病株下部和中部叶片上生有贯通全叶的褐色纵条斑,沿一侧或中脉扩展,条斑宽度常占叶片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一半。湿度大时条斑上生有黑色霉层。三是紫斑型。全生育期可见,病叶上出现椭圆形至梭形病斑,病斑两端略尖,中央色泽较深呈紫褐色,边缘浅褐色,两头具明显的枯黄色坏死线,扩展后叶片大部分或全部枯黄。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褐色或黑色霉菌。四是白斑型。叶片上产生白色圆形至近圆形小斑点,小斑点孤立且分散,后期病斑稍扩大,呈浅褐色。常出现在春夏大蒜抽薹期,上部叶片和蒜薹易染病,一般危害较轻。五是混合型。同一张叶片上产生多种类型的病斑,常见的有条斑型与紫斑型混发,有时尖枯型与条斑型混发。叶鞘染病,产生枯黄斑,严重的抽薹前大部分叶片枯死,田间一片枯焦;蒜薹染病的进入储藏期发生严重霉烂。该类型可发生在大蒜整个生育期及储藏期,是危害最重的类型。
    大蒜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和临时堆放及加工大蒜的场所越夏。大蒜出苗后,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到蒜苗上引起发病。秋季至次年4月上旬病情发展缓慢,多数病叶上只有少量尖枯型和条斑型症状;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病情从下向上扩展,至全株枯死,症状以紫斑型为主;5月份以后,植株顶部叶片遭受再侵染出现白斑型症状。连作地块易发病;4~5月阴雨天多,秋播大蒜发病重;地势低洼的田块发病重;施用未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和偏施氮肥,会加重病情。
    预防大蒜叶枯病,可采取农业措施。一是避免与葱蒜类作物连作,最好与小麦、玉米及豆类、瓜类蔬菜轮作。二是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和存放加工场所的病残体,集中烧毁。三是适时播种,密度要合理。四是所施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适当蹲苗,培育壮苗。五是加强栽培管理,越冬期注意防止受冻,返青后以促为主,适当浇水施肥。抽蘖分瓣后加强肥水供应,并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降渍。
    药剂防治大蒜叶枯病,应掌握“苗期早防、春季重治、中后期巧治”的策略。秋苗期病株率达1%时就要喷药防治,3月下旬至4月上旬蒜株上部病叶率达5%时全面喷药防治。适用药有异菌脲、咪鲜胺、咪鲜·松脂铜、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波尔·锰锌等,可每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
tag: 综合防治大蒜叶枯病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695.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