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徐良雄、魏孝义等科研人员完成的“β-雷琐酸大环内酯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用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110207375.1)。
目前有害螺类防治的措施主要包括水淹土埋等物理防治、药物防治和利用动物捕食的生物防治等。由于药物防治方便快捷、效果明显,即使采取大规模的物理防治过程中,也多同时应用药物来联合防治,因此药物防治一直是钉螺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螺类防治的药物主要有五氯酚钠、氯硝柳胺、溴乙酰胺和烟酰苯胺等。其中五氯酚钠杀螺效果好、价格低,但由于对人畜和水生动植物有严重危害,环境污染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禁止使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对皮肤刺激小,对人、畜毒性低,但对鱼及水生生物毒性大。溴乙酰胺和烟酰苯胺具有杀螺作用强、易溶于水、使用方便等特点,对鱼类低毒,适用于养鱼水域及湖沼地区灭螺,但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皮肤有强烈刺激,可引起皮炎。因此,研究和开发杀螺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杀螺药物对于及时有效控制有害螺类的扩散,维护人类健康、农业安全和生态和谐意义重大。
本发明涉及β-雷琐酸大环内酯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用途,通过室内浸泡杀螺药物活性评价试验表明,由本发明通式表示的4个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螺活性,其中在10毫克/升的浓度下用药72小时,Monocillin II对钉螺的灭杀率可达95%以上,对福寿螺的灭杀率可达70%以上;Radicicol对钉螺的灭杀率可达75%以上,对福寿螺的灭杀率可达90%以上;Monocillin I对福寿螺的灭杀率可达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