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用量较大的除草剂品种之一,2,4-滴丁酯因其成本较低、效果较好,在玉米、小麦等作物除草上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2,4-滴丁酯易挥发、飘移的特性,也使得药害事故时有发生,给农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为科学评估2,4-滴丁酯的使用风险,加强潜在风险的防控,5月12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北京召开2,4-滴丁酯风险管理座谈会,听取基层农药管理部门、植保部门、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对加强2,4-滴丁酯登记、生产、销售、使用、管理的意见建议,探讨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的对策和措施。
东北三省是2,4-滴丁酯用量最大的区域,该地区有关参会代表介绍,2,4-滴丁酯受气侯和施药适期等因素影响较大,在玉米苗后使用尤其是5叶期后易造成药害,建议加强对农民的用药技术指导,玉米5叶期后禁用,在果树、蔬菜等敏感作物较多的地区,酌情采取限用措施。
与会专家指出,2,4-滴丁酯真正的风险在于丁酯,建议生产厂家开发推广替代品种,发展铵盐、异辛酯等品种,改变剂型以控制飘移风险。同时加强技术培训,继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作物安全用药。此外,在标签上应增加高温季节禁用、周边有敏感作物禁用的提醒。
会议明确提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2,4-滴丁酯生产、使用情况和安全使用事故的调查,通过充分的事实和详实的数据掌握药害的实际情况和趋势。从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经济上对2,4-滴丁酯进行再评价和风险评估,全面考虑各方利益、综合进行利弊分析。同时适时加强登记和标签管理,考虑采取加强使用指导、区域限用、苗后禁用、标签警示、减少用量等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对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农药企业应加强技术改进和工艺创新,加强安全使用培训和服务,积极主动地应对药害事故的处理,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开发推广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