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播种出苗以后,化学除草也进入最关键时期,要抓住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杂草化除的适期全面突击用药防治,在防治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一、选准除草剂。每种除草剂都有一定的杀草谱和生理特性,应针对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合理选用除草剂。例如骠马、金马(都是精噁唑禾草灵)等除草剂选择性好,施药期宽,耐雨水冲刷,使用安全,但只能防除野燕麦和其他单子叶杂草;2甲4氯挥发性小,作用慢,但效果好,用药安全性高,防除播娘蒿、野油菜和荠菜效果好,但对猪殃殃效果较差;噻吩磺隆、苯磺隆等是高效除草剂,用量少,使用方便,但只对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好,因此,防除阔叶杂草应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对口的除草剂,如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使用绿麦隆、异丙隆、禾草灵、骠马等除草剂,而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使用2甲4氯、灭草松等。在大小麦播种后、出苗前,亩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对水50公斤对麦田均匀喷雾,可有效防除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兼治猪殃殃、繁缕、婆婆纳等阔叶杂草。冬麦播种后、出苗前,亩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00~250克对水50公斤,均匀喷施土壤。也可在小麦齐苗到3叶前,即看麦娘分蘖前,用50%异丙隆125~150克对水30公斤,喷施于杂草上。在小麦分蘖盛期,可亩用70% 2甲4氯钠盐50~120克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施于杂草上,都有很好的除草效果。
二、掌握最佳施药时期。麦田杂草防除实践经验是:麦田茎叶处理的最佳时期为小麦分蘖后到入冬前,即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这时杂草基本上出土,一般年份冬前杂草出土率为90%左右,杂草幼苗组织幼嫩,抗药力弱,麦苗覆盖度小,杂草触药面大,易被杀死。而百草敌在小麦拔节后则不能使用,否则极易对小麦造成药害。麦类拔节孕穗期对2甲4氯、骠马、麦草畏等多种除草剂较为敏感,用药后极易造成麦叶卷曲,麦苗发黄、生长受抑,破坏穗的分化,不能正常抽穗或麦穗畸形等,千万不能使用。
三、选择适宜的温湿度。温湿度是影响麦田化学除草效果的重要因素。苯磺隆对温度敏感,施药时平均气温6℃以上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在低温条件下,要等15~20天,甚至30天才能看出防治效果。2,4-D丁酯在8~32℃时喷施效果好,而燕麦灵在12℃低温以下喷施则对小麦易产生药害。这几年推广的巨星(苯磺隆)、地草净(敌草隆)施药的平均温度在6℃左右,也能取得很好的除草效果,所有的除草剂都应在晴天气温较高时施药,且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为宜。土层湿度大,易形成严密的药土封杀层,且杂草发芽出土快,防效高;生长期施药时土壤潮湿,杂草生长旺盛,对除草剂的吸收和在体内运转快,药效发挥快,除草效果好。土壤干燥时会严重影响除草剂的防效,施药时应加大用水量,才能确保防除效果。
四、正确掌握用药量。除草剂用量过大对麦类易产生药害;剂量过小,则达不到除草的效果。除草剂用量的大小,要根据用药时间、温度、墒情和土壤性状而确定。如冬前气温高、杂草小,可适当减少用药量。如苯磺隆每亩麦田用有效成分1克,年后应适当增加用药量,每亩麦田有效成分应增加到1.2克。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除草剂吸附力大,微生物活动旺盛,除草剂易被降解,可适当增加药量,反之,用药量可适当减少。
五、谨慎混用药剂。除草剂混配不当容易造成药害,如将麦草畏与有机磷农药混用,会使麦苗对除草剂的抗性降低而出现药害;将新燕灵与2,4-D混用会产生拮抗作用,不但除草效果下降,而且遇寒流易发生药害;多效唑能使麦苗生长受抑,生理代谢能力减弱,若与除草剂混用,也易发生轻微药害。因此,在使用除草剂时不要随意与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合使用,以免发生药害,在使用除草剂时,还要看后茬作物,如甲磺隆、绿磺隆等在土壤中残效期长,如后作种植水稻、油菜、玉米、棉花等作物的麦田最好不施用甲磺隆;如后作种植玉米、豌豆、白菜、棉花、胡萝卜、芹菜、茄子等敏感作物的麦田,不要施用绿磺隆等。
六、选择合适药械。麦田化除使用弥雾机喷雾,虽能减少用水量、工作效率高,但药液浓度高,而且受风影响大,飘散严重,喷雾不均匀,容易导致麦苗受害,药液飘到邻近的油菜和蚕豆等敏感作物上也会出现药害。麦田除草用手动喷雾器较为安全,施药后用碱水反复清洗,防止下次使用时残留药物伤害其他作物,在配制苯磺隆、2甲4氯、2,4-D等药液时,应远离敏感的阔叶作物,因为这些药物的气味可殃及邻近的蚕豆、油菜等,使这些作物的嫩心停止生长,严重的在开花结荚前就会死亡。
农药快讯, 2013 (20):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