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在农业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尤其是土地流转政策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大比例向城市转移。在农村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化学除草已经成为当前最广泛、最依赖、最必不可少的一种除草技术,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统计,2012年全国杂草发生面积13.3亿亩,化学防治面积达13.6亿亩,挽回粮食损失2,141万吨。
除草剂的使用量快速增加,我国生产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折百计算,从2004年的5.16吨,快速增加到2013年的11.42吨。除草剂市场如火如荼地快速增长,我国农药登记药效试验申请数量也不断增加,近几年的试验申请每年均在2,000项左右,且除草剂所占的农药比例也日益加重。分析我国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的申请情况,探讨我国除草剂创制研发的新趋势,以引导我国农药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创制新产品登记仍以大宗作物为主
冠菌素为新创制的新型生物化学农药,申请在番茄和棉花上开展登记试验,其通过葡萄糖、磷酸盐等为原料,接种丁香假单胞菌,利用微生物发酵。该产品能够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活性氧代谢酶系统,从而调节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0.0025~0.04毫克/升的低浓度下,可有效调节棉花、番茄生长,诱导对盐碱、干旱的抗逆性,对供试作物品种安全性良好。
氨唑草酮为新农药,申请在玉米田试验,从室内试验等相关资料看,其为光合作用抑制剂,施药后,杂草主要通过根系和叶面吸收,然后停止生长,褪绿,组织枯黄直至最终死亡,主要防除大多数双子叶和一年生单子叶杂草,且与其它光合作用抑制剂如三嗪类除草剂存在交互抗性风险。
三甲苯草酮为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在麦田申请试验。该产品已取得同类产品的出口登记(LS20130226),国内多家企业在申请开展此产品的田间登记药效试验。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供试野燕麦、看麦娘的ED90为334~437 g/hm2。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其正常剂量下对鲁麦10号、泰山22号、济南17等品种安全性较好。
双唑草腈最初由德国艾格福公司发现,后由日本农用化学品公司开发,为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其是一种触杀型除草剂,通过植物神经中原卟啉原氧化酶积聚而发挥药效,能有效抑制稗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等。现在水稻上申请试验,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供试稗草、鸭舌草、香附子防效与双草醚相当,其中对稗草防效略优于双草醚。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籼稻金优402、甬优5号安全性较好,对粳稻陵风优18有暂时性药害,但可在短期恢复。
氯胺嘧草醚为我围创制的新农药,在棉花田申请试验。该药剂为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可以通过胚根和胚芽吸收进入植株体内,胚芽吸收量大于胚根,胚根吸收后有向上传导的趋势,对12种杂草均表现出很高除草活性,在37.5 g/hm2剂量下,对稗草、早熟禾和狗尾草的活性为80%,对苘麻和马唐的活性为85%,对芥菜、小藜、酸膜叶蓼和牛筋草的活性为90%,对反枝苋、金狗尾草和异型莎草的活性为95%。室内试验结果,对反枝苋、狗尾草的ED90为43.09和149.27 g/hm2,对3个品种棉花的ED10为184.31~247.95g/hm2,对反枝苋的选择性系数为4.28~5.75,高于二甲戊灵;对狗尾草的选择性系数低于二甲戊灵。
双氯磺草胺申请在大豆田开展登记药效试验。该药剂对鸭跖草、反枝苋均有好的活性,显著高于二甲戊灵,对大豆的安全性好,选择性系数明显高于2。
唑草酮申请在水稻田开展登记药效试验,该药剂茎叶喷雾施药对陌上菜的ED90为6.69克/公顷,对异型莎草的ED90为14.49克/公顷,活性好;对水稻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4.78和1.69,安全性较好。
8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申请在小麦田开展防除禾本科杂草的登记试验。该药剂在施药后迅速被禾本科靶标杂草吸收,由韧皮部转移到生长点,抑制生长,杂草失绿,3~4周左右变色枯死。室内试验以小麦田主要杂草看麦娘和野燕麦为靶标,培养至2叶1心期茎叶喷雾施药一次,防治效果较好,其中看麦娘ED90为56.7 g a.i./hm2,野燕麦的ED90为67.9 g a.i./hm2。对供试宁麦14号小麦品种安全性较好,选择性指数大于2.67。
2%吡草醚微乳剂申请在棉花脱叶上开展登记试验。吡草醚为触杀型的苯基吡唑类苗后除草剂,2%吡草醚悬浮剂已在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获得登记(PD20080448)。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的原卟啉原氧化酶,对双子叶植物有效,利用该性能,在棉花生育后期使用,可以脱落叶片,2.5%吡草醚乳油已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获得登记,在我国为首家申请。
从在新疆开展的初步田间试验情况看,在棉花吐絮60%左右时喷雾施药,有好的脱叶效果,能促进棉铃提前吐絮,对棉花的衣分、衣指、籽指、纤维长度等品质无影响。
二、老产品扩作瞄准优势特色作物
氯吡嘧磺隆在甘蔗田申请试验,室内活性测定试验报告表明,其对苘麻、反枝苋、香附子具有较高生物活性,优于甲咪唑烟酸;氯吡嘧磺隆对甘蔗植株生长发育、株高无明显抑制作用,对作物选择性指数大于对照药剂甲咪唑烟酸。
甲基碘磺隆钠盐申请在草坪上开展试验,该药剂对马唐的ED90为37.67 g/hm2,对三叶草的ED90为28.71克/公顷,对狗牙根草坪草的选择性系数在3以上,对结缕草草坪草的选择性系数在2以上,安全性较好。1-甲基环丙烯申请在樱桃、油桃和花椰菜上开展试验;芸苔素内酯在草莓上申请登记试验。
三、新混配制剂研发登记呈现多元化
氟唑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在麦田申请试验,氟唑磺隆为磺酰脲类除草剂,对麦田野燕麦、雀麦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有较好防效。氟唑磺隆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混剂产品申请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该配方对杂草的联合作用方式基本表现相加作用或略有增效,扩大了杀草谱。
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在水稻田申请登记试验,从室内配方筛选报告及安全性试验报告看,有效成分之一的氟酮磺草胺为ALS抑制剂类内吸传导性除草剂,可防除水稻田中的稗草、千金子、莎草、丁香蓼,对稗草效果明显,对鸭舌草、雨久花、泽泻、耳叶水苋药效不足;另一有效成分呋喃磺草酮为三酮类除草剂,为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HPPD)类除草剂,对鸭舌草、雨久花、泽泻、耳叶水苋防效较好。两者混配有扩大杀草谱作用。试验报告显示,氟酮磺草胺对3~4龄稗草ED90为25.04 g a.i./hm2,对7~8龄稗草ED90为77.02 g a.i./hm2,鲤肠ED90为35.94 g a.i./hm2,碎米莎草ED90为30.48 g a.i./hm2;呋喃磺草酮对稗草ED90为74.37 g a.i./hm2,鲤肠ED90为11.17 g a.i./hm2,氟酮磺草酮与呋喃磺草酮在混用范围内对稗草及鲤肠表现为加成作用,在稗草与水稻之间选择指数为6.6,在鲤肠与水稻之间选择指数为81.5,表明在移栽水稻田使用安全。
70%草甘膦·三氯吡氧乙酸可湿性粉剂申请在非耕地上登记,配方显示出较好的传导性和杀草谱。
四、外企产品强强联手合推新配方
分属于两家外企的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唑草酮,由其中一家提出在冬小麦田申请登记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供试阔叶杂草联合作用方式基本表现为相加作用,二者混配为扩大杀草谱。唑草酮与苯磺隆的混配制剂,也属于相同情况,申请了在麦田的登记试验。
五、外企针对我国物候特点再推新剂型
企业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已取得登记,证号是PD20081109。企业考虑空气较为干燥的实际情况,又申请35%氟唑磺隆悬浮剂新剂型产品开展小麦田除草田间药效试验,新剂型产品更适合我国物候特点。
1-甲基环丙烯的微囊粒剂和片剂产品已有登记,又有外企以12%的“发气剂”作为新剂型申请开展试验,用于苹果等果蔬保鲜。从现有的资料看,新剂型在密闭空间中使用,用于水果保鲜,具有更加便捷、药剂分散程度更佳、药效更迅速等优势。
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已正式登记用于小麦田除草,证号是PD20120015。此次,企业申请4%啶磺草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在小麦田的登记试验,为新剂型。从提交相关资料看,试验剂量下对播娘蒿、雀麦、野燕麦防效较好,对猪殃殃效果不理想,对小麦安全性较好,选择性指数1.57~6.49。与其水分散粒剂相比,可分散油悬浮剂更适合药剂药效的发挥。
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已正式登记,企业又申请240克/升水乳剂在冬小麦田开展田间试验,为新剂型。在百草枯大量水剂存在急性中毒风险,而将被禁用的情况下,有企业申请50%百草枯可溶粒剂在非耕地上开展登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