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有新进展——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处长邵振润
作者:王玉东  王爱娥 更新时间:2014-01-03 点击量:1520
    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抗药性逐渐加重,给病虫害防控带来严重挑战,如何治理抗药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此记者采访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处长邵振润,他告诉记者,农技中心非常重视抗  药性监测与治理,截至目前,已组织河北、江苏、河南、广东等16个省(区)8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棉铃虫、小菜蛾等10多种重大病虫对30多种田间常用药剂开展了抗药性监测,并发布抗药性监测公报,指导各地科学用药开展防治,农技中心结合地方植保专家建议,要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
    近年来,各地各作物的抗性问题频发。邵振润表示,首先是水稻褐飞虱、二化螟抗药性快速上升。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对噻嗪酮、吡蚜酮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噻虫嗪处于中等水平抗性。二化螟种群对杀虫剂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中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大部分地区供试种群对三唑磷、毒死蜱等有机磷类药剂已普遍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其次,棉铃虫、棉蚜的抗药性也持续偏高。棉铃虫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已产生中等水平以上抗性,对辛硫磷产生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均处于高水平抗性,有些地区抗性倍数达到了数千倍以上;对氧乐果处于中等水平抗性。还有就是小菜蛾的抗药性令人堪忧。广东、海南、云南部分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浙江、湖北、湖南、广东部分地区小菜蛾种群对多杀霉素、溴虫腈、茚虫威处于中等水平抗性。
    根据此结果,农技中心结合地方植保专家建议,要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要严格限制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在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区每季蔬菜每类农药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防治小菜蛾。
    邵振润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广西5省(区)建立了水稻主要害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区;在河南、山东2省建立了棉花、小麦主要害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区。通过开展抗药性监测及轮换、交替用药等措施,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为加强水稻害虫抗药性治理工作,2013年8月下旬,全国农技中心与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作物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组在江苏省扬州市联合召开水稻害虫抗药性治理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提出了5种措施延缓水稻害虫抗药性发展:一是自然调控原则。水稻光合作用强,具有较强的自身修复能力,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修复作用。二是合理用药原则。要注意按防治指标用药,同时掌握好用药适期。三是交替用药原则。按杀虫剂作用机理实施分类,在害虫上、下代之间或前、后两次用药之间选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四是限制用药原则。对新颖、高效的药剂品种,在一个水稻生长期内应限制其使用次数。五是暂停用药原则。对害虫已产生高水平抗性的药剂以及具有交互抗性的药剂必须暂停使用。
    邵振润告诉记者,2013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强化了抗药性监测技术培训,在武汉市举办了水稻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培训班,来自江苏、安徽、浙江等11个省(区)植保(植检)站及部分地县植保站的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技术人员共5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提高他们的监测技术水平。目前共开展了抗药性监测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技术人员300多人次。
    同时,开展了减量用药防控技术示范,分别在江苏、陕西省建立了水稻、果树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万亩示范区,优化药剂使用方法,组装和推广成熟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综合利用各种非化学防治手段,形成作物全生育期减量控害技术规程,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据初步统计,示范区增加生物农药使用量5%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总量20%左右。
农药快讯, 2014 (1): 40-41.
tag: 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有新进展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3179.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